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健康>头条>

公立医院“定向” 看病也分轻重

公立医院“定向” 看病也分轻重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市属公立医“主打”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区属公立医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深圳特区报2019年07月05日讯     市民去医院看病,经常纠结,是去市属医院还是区属医院?有些市属、区属医院同为三甲医院,有什么区别?现在大家不用纠结了,记者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近期,该委为全市公立医院统筹规划了发展方向: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主打”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区属公立医院建基层医疗集团,处理常见病、多发病。

市属医院“建高地”,区属医院“强基层”

近日,深圳市卫健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开刀”。按照规划,2019-2025年,深圳要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形成“顶天立地”医疗卫生的新格局。

“以往,有的区属医院喊着做大做强,要建区域医疗中心;有的市属医院却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两类医院有时定位不清。”深圳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和基层健康处处长李创表示,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整个医疗体系运行不够高效。

根据新实施的《意见》,市属医院牵头区域医疗中心“建高地”:对急危重症救治、疑难复杂病例进行会诊、转诊,引进和培养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承接国家、省、市等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引领带动全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区属医院“集结”在基层医疗集团“强基层”:推动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照护机构融合发展,为市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生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区域医疗中心“兜底”:危急重症有“定心丸”

据了解,这23个区域医疗中心包括11个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11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它们将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比如,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深圳市高龄、高危孕产妇明显增多,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孕产妇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但在各方努力下,2018年全市常住孕产妇死亡率仅为3.16/10万(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此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牵头建立市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区域医疗中心,给全市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吃了一颗“定心丸”。

“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是在各自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深圳人看病‘兜底’,把大病留在深圳。”李创表示,区域医疗中心也将辐射到各基层医疗集团,在医疗协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构建“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

基层医疗集团“守门”:让90%的患者“就地解决”

区属医院挂上“强基层”的招牌,未来会不会发展受限?恰恰相反,基层的健康‘守门人’发展空间更大。如何把常见病、多发病90%的患者,都能留在基层“就地解决”,将成为区属医院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区属医院要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做好预防保健,让老百姓“少生病、少负担、少住院,看好病”。

在这方面,2016年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已有成功经验。这两三年来,罗湖区的居民普遍发现家附近的社康中心越来越实用:社康的医生水平越来越高,有些大医院的专家还在社康开工作室;常规的X光检查等在社康中心就能直接做;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到一些老年人的家里,安装扶手,防止他们跌倒。

罗湖医院集团很快成了全国的“典型”。2017年,基层医疗集团在深圳“全面开花”,全市10个区(新区)都基本挂牌成立了基层医疗集团。

据介绍,下一步,各基层医疗集团还将要更加“沉得下去”,要推动社康机构和举办医院融合发展,动员全集团力量加强社康服务体系以及全科医学等相关学科建设。各基层医疗集团还将“分区包段”,将服务区域按照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基层医疗集团负责,进行网格化管理。(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卫信)

[责任编辑:黄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