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2019年7月16日讯 这几天深圳气温居高不下,在外奔波的人不仅容易大汗淋漓,还极可能会遭受到不明生物的“袭击”,市民张女士最近便被这事折磨得有些苦不堪言。“到处被叮咬,有草的地方就会被叮。”张女士烦躁地说,一到夏天她就成了蚊子的攻击目标,腿上经常出现鼓起的“红包”,奇痒无比。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些“红包”并非全部拜蚊子所赐。
10多分钟被虫子叮咬了七八处
7月15日,市民张女士到办公楼下的商铺买了一小支防蚊水装进包里。出于工作需要,张女士经常在外奔波,特别容易被蚊虫叮咬。“前几天走在一个小区里,只十多分钟,两个脚踝处就被咬了一圈红点,痒得难受。”张女士说,那天考虑到在室外的时间较长,特地穿了一条黑色长裤,只有脚踝处露出一点皮肤,“没想到蚊虫连那点地方都不放过”。张女士说,当时走过的小区比较老旧,楼下四处都是草丛,她怀疑是草丛里孳生的蚊虫叮咬了她。
令张女士更为头疼的是,脚踝处的“红包”好几天都没有消退。“每天都有擦药水,驱风油、清凉油、无比滴、薄荷膏都尝试了一遍,就只能短时间减轻痛痒,很快又忍不住要去挠它,太痒了。”张女士说,因为那片红点,那几天不敢穿裙子或短裤,要一个多星期被虫子叮咬的痕迹才逐渐褪去。
张女士怀疑,这些“红包”可能并非都是蚊子所咬。“听朋友说还有一种叫‘小咬’的虫子,也是专门叮人吸血,被叮之后也会奇痒无比和长‘红包’。”张女士说,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被哪种虫子叮咬,所以用药有些迷茫。
日出和日落是“小咬”的吸血高峰期
张女士口中的“小咬”到底是什么?记者从“健康龙岗”公号了解到,“小咬”是蠓类的俗称,也被称为“墨蚊”,是一类微小型昆虫。而叮咬人们的“小咬”就是吸血蠓,是一类完全变态昆虫。吸血蠓成虫较小,体长1-4mm,为褐色或黑色。
“健康龙岗”有文章介绍,吸血雌蠓必须以脊椎动物血液为食,才能孕育和正常发育。根据吸血蠓成虫的群舞和刺叮时间不同,分为白昼和昏-晨活动2种类型,雌蠓的吸血习性及对宿主的选择因种而异,其吸血活动也受温度、湿度、风速、日照强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库蠓多数在昏-晨活动,日出和日落有两个吸血高峰期,晚间更明显。细蠓和蠛蠓是在白天进行刺叮吸血活动,每次持续3-5分钟。
用药应根据皮疹情况决定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没有办法判定被什么虫子叮咬的;用药并非根据虫子区分,而是根据皮疹情况决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郑锦芬表示,不管是蚊子还是“小咬”,被叮咬后身体都会出现红点和瘙痒状况。但是不同体质的人反应程度可能会有些不同。
“一般情况下,被蚊子叮咬之后通常只出现小的出血点,如果皮肤在叮咬后出现很大的包,那可能就不是一般的蚊子叮咬的;如果有的人平时被蚊子叮咬之后就会出现很大的包,就可能没办法判定叮咬的生物是蚊子还是其他虫子,不同的人过敏反应不一样。”郑锦芬说,成年人对于虫子叮咬的反应往往会比较轻,而小朋友的反应则会比较重。
郑锦芬表示,对于蚊虫叮咬的部位,其实清凉油等药油并没有很好的疗效,只能暂时止痒,若要及时改善病情,需要用含激素的软膏。“被蚊虫叮咬后,局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或者瘙痒的过敏反应,这时候可以涂一些激素软膏,比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皮炎平、皮康霜等,很快就能把过敏反应压下去。”郑锦芬还强调,被蚊虫叮咬后尽量不要用手抓挠,否则容易加重过敏反应,甚至会因为抓损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湿疹等问题。
每年春夏季都是蚊、虫叮咬的高发季节,每到这时候郑锦芬遇到的相关病例也会增加,“冬天一天可能都遇不上一例,现在一天要看三四个被虫子叮咬的患者。”郑锦芬建议,市民平时出门时可通过喷洒防蚊水或穿长裤预防蚊虫叮咬,尽量避免长时间站在树下或草丛一带。日常被蚊虫叮咬时可使用含激素的软膏自行涂抹治疗;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过敏反应较重,或出现严重红肿、流水、流脓等状况,则需要到医院就诊。(记者 陈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