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傍水而居 因水而乐

龙津涌穿巷而过。

在沙井街道辛养社区,龙津涌河水淙淙穿巷而过。站在龙津涌两岸,紧挨着河道的两岸居民家里飘出饭菜香味,游鱼细虾带起朵朵水花点缀在清澈见底的河道里,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龙津涌的华丽变身是宝安区水污染治理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宝安区水务局获悉,宝安区水环境治理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共有河流总数19条,目前该片区河流已稳定消除黑臭。

龙津涌:从“臭水沟”到“清水溪”

沙井大街片区是一个充满历史古韵的社区,该片区内有天后古庙等18处历史风貌建筑,龙津石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井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是深圳西部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龙津涌是贯穿这个片区的一条河涌,经辛养旧村、沙三旧村、蚝四旧村,终由帝堂路幸福家园流入茅洲河一级支流衙边涌,全长750米,全河段明渠。记者走进片区,只见如今河涌内水面清澈,河水经过布满鹅卵石的河床缓缓而流。河涌旁边的基础设施也在日渐完善——彩绘的房屋墙面、供休闲的青草地、用于休息的石椅都正在或者已经修缮完毕。

但谁也不曾想到,龙津涌一带过去水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曾经是黑臭水体“重灾区”之一。为帮助龙津涌水质“大升级”,宝安区水务局对龙津涌进行了在原河道采用上层流雨水,下层流污水并辅以全河道清淤、新建截污系统、新建补水系统、生态及景观修复措施的综合整治方案。

“龙津涌位于城中村内,涌面狭窄,房屋老旧基础埋深浅,不具备新建雨污分流管网条件。因此我们因地制宜,使用上下两层方式进行雨污分流。可以说,龙津涌的治水方式在城中村内黑臭水体的治理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以后可以推广到更多地方。”宝安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茅洲河碧道试点段7月底完工

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共有1+18条干支流,流经4个街道、40个社区,加上存在辖区人口密集、工业企业体量大带来的污染源多等因素,让该片区的河流成为附近居民掩鼻而过的“黑臭水沟”。

为了实现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生态修复和人水和谐共生,宝安区坚持探索实施“1338”治水模式,对该片区进行了系统性全流域治理。具体来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宝安区委区政府抓住关键环节,以茅洲河治理为先导,在全国率先推行“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专业公司”的EPC工程实施方式,按照“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技术路线操作,实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三全达标”治理目标。与此同时,宝安还通过“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八大举措,以建管并重的措施,维持河流的“长制久清”,创造了高度密集城区水污染治理的有效经验,吸引北京、上海、江苏等8个省市23个单位先后前来考察学习。

记者了解到,2016年以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已投入约198亿元开展河道整治、污水处理、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等工作。目前,已完成1419个入河排污口及84.8公里防洪整治;新建污水处理厂站3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1+18条干支流已稳定消除黑臭;2019年启动的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项目(宝安段),也正在开展最后4公里建设,工程计划于2020年7月底完工。在茅洲河燕罗湿地公园、万丰湖湿地公园等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画面,已然成为市民目之所及的生态景观。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江李婷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