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20日讯(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冯竹园)梳理新安建县历史文脉,弘扬滨海客家文化精神。5月20日,为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由龙岗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指导,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台港澳事务局、区侨务局、深圳出版社联合主办,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区侨务部门等机构协同承办的《滨海客家》新书发布暨龙岗区纪念新安县建县450周年主题活动在深圳龙岗鹤湖新居举办。
梳理新安建县历史文脉 《滨海客家》新书首发
深圳的前身宝安县,又叫新安县,历经沿革变易,直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取名“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设立新安县,迄今有450年整。历史上,新安县行政区域包含今深圳大部分区域及香港全境,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其中客家人与广府人占人口的90%以上。清初因“迁海复界”事件发生后,大量闽粤赣尤其是广东梅州、惠州等地客家人向新安、归善(今龙岗)等沿海地区迁徙,形成“滨海客家”族群,距今已有300多年。
近日,由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杨宏海领衔,杨宏海与杨耀林、安国强、吕莉四位学者联袂创作的《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由深圳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清代“迁海复界”事件切入,介绍了自康熙八年(1669年)深圳地区正式复界开始,滨海客家人三百多年的开辟史和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史,梳理出“复界垦殖、九龙海战、李朗开放、庚子首义、东纵抗日、蛇口试管”等重大历史事件,挖掘出众多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展示了新安建县之后,尤其是因“复界招垦”形成“滨海客家”以来,深圳客家地区弥足珍贵的人文历史。
《深圳(龙岗):滨海客家图文志》的出版,正是通过深挖地域文化“深井”,以翔实的史料和考证为基础,将一系列生动感人、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诉诸世人。
深圳首部权威解读本土客家文化的学术著作
《滨海客家》是深圳首部权威解读本土客家文化的学术著作,分别从理论分析、迁徙路线、典型故事、客侨文化、人文脉络、建筑特色和民俗风情七个维度,解构和呈现深圳客家文化的前世今生,还原深圳客家的历史本真,用“滨海客家”在客语体系中探寻深圳的文化地位和根脉。
在书中,读者可看到为深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客家人物。如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历数十年打造“鹤湖新居”“大万世居”的创业英雄罗瑞凤,曾传周以及同时期香港客家人打造的“曾氏大屋”“荃湾三栋屋”等客家围屋;面对侵略者奋起反击、打赢鸦片战争前哨战的抗英勇士赖恩爵,以及配合赖恩爵率领本土民团前来助战的新安县令梁星源;传承崇文重教传统,以读书成才,成为林学泰斗、教育名家的凌道扬,以及他服务香港教育多年,发起创办香港中文大学的感人事迹。
以及孙中山以香港为军事基地,策划、指挥的三洲田起义、勇当义军元帅、视死如归的反清义士黄福;领导东纵痛击日寇,参与深港联手实行“文化大营救”的东纵英雄曾生;从香港招商局踏海而来,率先以蛇口作为试管,勇于先行先试的改革先驱袁庚。六个典型人物故事,也折射出一部滨海客家艰苦卓绝、命运不屈的奋斗史。
龙岗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游宇在致辞中表示:“该书的出版是文化龙岗的历史寻根与时代回望,更是串联深港两地同根同源、山水相通、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希望深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通过参与纪念活动,秉承开拓、进取、包容”的滨海客家精神,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落户授牌
此次活动还举行了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落户鹤湖新居授牌仪式。该工作室是2009年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批准成立的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之一,由“鹤湖智库”专家杨宏海教授领衔。
杨宏海长期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率先提出“滨海客家”概念,深圳客家六大历史事件也是他发现与研究的成果。他认为,滨海客家既保留山地客家耕读传统、爱国爱乡和勤劳坚韧的精神,又吸纳了海洋文化中四海为家、开拓进取的特质,形成了“开拓、进取、包容、重商”的滨海客家文化,在今天仍然弥足珍贵。
在新书发布会上,深圳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胡钟坚在致辞中指出,《滨海客家》一书是发掘深圳历史的一部力作,杨宏海等专著作者以扎实的科研态度和文化自觉,书写近代以来深圳的奋斗史与创业史,彰显了深圳龙岗滨海客家独特的文化传统、可贵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深圳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
勾连深港的时空回响 滨海客家300年图片展开展
新书发布会后,滨海客家300年图片展举行。展览通过梳理新安建县的历史文脉,着重讲述从三百多年前,因清朝政府“迁海复界”,大批闽粤赣边区尤其是梅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盛向海滨迁徙”,涌向新安县一带,耕山耘海、艰苦创业、爱国爱乡、勇往直前的故事。
图片展分为“新安建县,文脉延绵”“复界招垦,客民迁徙”“抗英先锋,心系香港”“书香世家,林学泰斗”“庚子首义,反清斗士”“东纵司令,抗日英雄”“蛇口试验,改革先驱”七大篇章,以七大历史场景、六个典型人物故事,用广博视角、恢宏画卷和艺术手法,带领人们发现不同时期深圳发展的关口与脊梁。
这是文化龙岗的历史寻根与时代回望,更是勾连深港的亲密关照与时空回响,演绎出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折射出新安建县以来深圳客家人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独特贡献。
全面展现新安建县450年来的辉煌历史
在当天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中,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者们一致认为,新安建县450年以来,深圳、香港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无论是广府、客家等各个民系,都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滨海客家》一书率先介绍两地客家民系的史迹,广府民系也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亟待挖掘整理,能更全面展现新安450年来的辉煌历史。大家指出,这本书展示了鲜为人知的丰富的地方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文化渊源和脉络的梳理,由今察史、以史鉴今,为深圳历史文化找到“根”与“魂”,为讲好深圳故事、繁荣文艺创作提供了重要内容资源。同时,该书可以唤醒深港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并对两地青少年提升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阵容包括龙岗区“鹤湖智库”专家、深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博士尹昌龙,龙岗区“鹤湖智库”专家、深圳市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深圳博物馆馆长黄琛,深圳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胡钟坚,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周建新,深圳广播电视台《深圳非遗》节目组总策划、主持人、博士许雨燕,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博士于爱成,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裴智,深圳市委组织部处长、客家研究者陈明,深圳出版社教育分社副社长张晶莹,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陈仲暄等。
此外,主办方还举办了文博市集及非遗项目展演。现场有10多家非遗单位和文创品牌携特色产品集中亮相,邀市民体验非遗手工制作与文创产品,“打卡”心仪摊位,把创意好物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