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4日讯(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夏青青)近日,2023深圳市民办戏曲院团展演圆满收官。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深圳市民办戏曲院团系列展演将好戏送进深圳市福田、南山、龙岗、宝安等多个区。展演群英荟萃,涵盖粤剧、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秦腔六大戏曲剧种,深圳市的优秀民办院团为市民群众带来七场精彩演出。
接地气、出好戏,传经典、推“后浪”。此次展演为深圳本土民间戏曲表演团体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批扎根基层的民间戏曲人才登台表演,促进本土戏曲艺术创作、演出的繁荣发展。
本次展演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主办,深圳市戏剧家协会、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支持。
在深圳听家乡戏 六大剧种七场演出送到“家门口”
本次展演共设置7场演出,包括深圳市青年戏曲演员专场、京剧专场、沉浸式越剧专场、多剧种折子戏专场、秦腔专场、黄梅戏专场、全本越剧《五女拜寿》。
系列展演充分展现出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多个深圳民办院团联袂上演粤剧、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秦腔六大戏曲剧种的精品佳作,观众们近距离、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不同戏曲的形韵和神韵之美。
“秦腔是来自西北五省的地方戏曲,是我们西北人共同的精神传承。这次在深圳听到来自家乡的乡音乡情,十分亲切。”家住坪山区的戏曲爱好者杨雪特地约上戏友,驱车前往宝安西乡会堂观看了秦腔专场展演。
谈及当晚观演体验,剧目扣人心弦的铿锵鼓点、感人肺腑的优美唱腔、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仍让杨雪意犹未尽,“舞台开场设计很特别、很有仪式感,演员们绕场一周,向观众们展示演出服装和道具,将现场喧闹的气氛带入秦腔大戏之中,既普及了戏曲文化,也展现出对戏曲艺术的尊重,仅开场的几分钟便让人感受到了意义深远,很有震撼力。”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戏曲呈现开放包容、融合发展的特点。除了本土的粤剧之外,京剧、粤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秦腔等戏曲从业者和戏曲票友在深圳组建了多个民办戏曲剧团。这些民办戏曲院团积极从事戏曲交流、演出、教育培训等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丰富了深圳文艺市场。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参加完展演活动后说道:“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到深圳,其实也把各地文化带到了这座城市,我们要一块去呵护,去把它发扬光大。2023年深圳市民办戏曲院团展演推出7场高品质的戏曲演出,让各地乡音走进每一位来深建设者的心中去,让他们在奋斗的历程中时不时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凝聚奋斗前行的力量。”
让传统戏曲薪火相传 为民间艺术团体“搭台” 培育生力军
在深圳市优秀青年戏曲演员专场展演现场,粤剧《绣红旗》、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秦腔《红鬃烈马·赶坡》片段、越剧《白蛇传·游湖》、昆曲《牡丹亭·寻梦》、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等经典戏曲作品轮番上阵,上演了一场颇具感染力的戏曲艺术盛宴。
本场展演里登台演员正值青春年华。舞台上,他们动作脚尖利落,把水袖、翎子功、托举、旋转等戏曲绝技展现给观众引发喝彩,长腔短调、唱念做打样样在行,全面展现深圳戏曲新生代力量的风采。
在京剧专场《霸王别姬》《战宛城·思春》经典折子戏舞台,罗湖区紫荆戏曲艺术团、南山区华夏青年京剧团培育的新一代京剧旦角武生展现了传统京剧的韵味;来自深圳市华韵越剧团的《化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山河恋•送信》,以沉浸式演出的方式,用优美易懂的唱词、婉转俏丽的唱腔、清雅脱俗的扮相演绎才子佳人的故事;以抒情见长的黄梅戏《观灯》,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深圳市青越越剧团呈现了行当齐全、生旦多对、唱腔设计流派纷呈,表演优美细腻的全本大戏《五女拜寿》……系列展演为深圳民间艺术团提供展示平台,培育人才梯队,推动戏曲传承生生不息。
作为系列展演的总导演,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唐华刚介绍,系列展演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深圳本地戏曲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深圳就可看到家乡的戏;系列展演根据不同的剧种,不同的舞台,不同的团队,设计不一样的装置和开场,希望一开场能把观众更好地带入氛围之中,让观众走进剧场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同时更了解当天的剧种,也帮助戏曲演员提升表演呈现方式、提升艺术修养。
参演团队代表、深圳市华韵越剧团团长卢斌妹表示演出后收获满满,“沉浸式越剧演出让我们收获了不同年龄段的大小粉丝,观众们和我们反馈这样的活动特别亲民,既可以近距离接触戏曲,也可以融入其中,大家都乐在其中。”
“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用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把我们从快节奏的生活拉回来了,让人内心沉静,希望这样高水平的惠民演出多多普及,让更多的戏曲爱好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一位龙岗区的观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