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拒绝忽悠 这份保健品防诈骗指南 请收好!

编辑:陶倩2019-01-10 09:52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新闻提要

近来,“权健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政府有关部门迅速整顿市场。据人民日报消息,1月8日,国家多部门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在等待国家大力整治保健品市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保健品诈骗常用伎俩提高自身和家人的警惕,在选购保健品时有效甄别陷阱,保障自身权益。

案例前不久,南京市玄武区警方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侦查,摧毁由多家公司、上百人组成的专门销售劣质保健品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成员103名,其中83名骨干成员被依法刑事拘留。警方调查发现,分布在南京和杭州的5家公司,长期以低价旅游、免费体检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将劣质保健品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出,例如,一支市场价20元的眼药水,换个包装,打上“国家航天中心宇航员专供”的名头,以12000元的价格卖给老年人。

■专家指出

组织免费讲座或免费旅游兜售产品是保健品诈骗中常用的伎俩。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所谓“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的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警惕保健品诈骗“七大陷阱”

陷阱1

对保健食品与药品进行混淆概念

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有些保健食品广告则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包治百病”“比药品还有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虚假承诺诱骗消费者。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陷阱2

虚构“权威”骗取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陷阱3

假借送赠品

或免费试用等方式揽客

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有些商家更是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

陷阱4

安排“托”现身说法

保健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实际是托)参与活动分享自身经理。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本公司的会员,这个保健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福利待遇等。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更有甚者还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陷阱5

打亲情牌拉近关系兜售

针对部分老年人远离子女、生活孤单寂寞的特点,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随后高价推销保健食品就不成问题了。

陷阱6

以虚假中奖信息作诱饵

某些公司打着一些“养生”栏目或保健中心工作人员的幌子,以关心回访患者的名义询问其身体情况,忽悠推销保健食品;或是以中奖信息为“诱饵”,诱惑消费者掉入其设计好的保健食品“消费陷阱”。

陷阱7

发售虚假股票

有些保健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龙华新闻记者蔡达菁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