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网 > 

龙华网源稿件库

深化基层治理改革 “福城模式”愈发清晰

编辑:陶倩2019-06-21 09:29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福城开出“深化党建引领、强化力量下沉、抓住服务根本、做实共建共治”四剂“药方”。

福城街道在办公大楼大厅设置了党员先锋、岗位标兵光荣榜。

2019年是福城街道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开局之年,是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构框架、打基础、谋长远的关键之年。今年初,该街道出台《关于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基层治理改革。

“强化力量下沉,配强社区党委,聚焦政治建设,一手抓乱象整治,一手抓服务共融,这是我们福城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模式的总体思路。”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瑞如是表示。

具体而言,针对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度不高、公共服务不够精准、基层治理职责不够清晰、部门社区条块合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福城开出“深化党建引领、强化力量下沉、抓住服务根本、做实共建共治”四剂“药方”。时过半载,这四剂对症下药的“良方”,不仅带动了福城基层社会治理的嬗变,也让深化基层治理改革的“福城模式”路径愈发清晰。



福城定期举办升旗仪式,邀请积极推动共建共治、为街道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社区股份公司和先进个人担任旗手,表达街道党工委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深化党建引领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须把基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坚强有力,把党员干部队伍锻造得更忠诚担当,更要切实发挥社区党委战斗堡垒作用,用工作实绩和辖区改变取信于民,团结凝聚群众信任党、跟党走,共同把社区建设好、治理好。为此,福城把“深化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改革的第一要义,打出夯实基层党建“组合拳”,实现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今年初全面铺开的基层治理改革中,福城首先对社区党委(工作站)组织架构进行梳理和优化,在各社区党委(工作站)设置“三办一中心”(社区党建办、管理办、服务办和综合事务中心),下设网格、交管、安监劳动等12个功能组,为落实社区党委领导保障权、人事安排权、事务决策权、管理监督权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党建办独立设置,将党建工作从繁杂的社区事务工作中单设出来,真正做到“专人、专心、专业”做党建。同时党建办与共建共治办合二为一,牵住“基层治理”牛鼻子,强化党建工作对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

架构优化重组后,人员的配备是关键。经过一轮人员调整,达到充实力量、树立导向、激励队伍的效果。

年初,福城下沉956名网格员、交通协管员和劳动、安监、市容、治安巡查员到社区,由社区党委、工作站统筹调配。为增强社区党委承接能力,街道安排5名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甄选15名政治好、业务熟、接地气的骨干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管理指导员、文体指导员,确保社区党委更准确落实街道党工委在党建、治理、服务等方面的决策和部署。

近期,福城又在查违、网格等一线部门和各社区有关功能组中选拔18名非编人员充实到社区党委、工作站班子,他们熟基层、敢担当、善攻坚,长期在“最基层”从事“最一线”的工作,一些得到任用的非编人员感慨道,“做梦也没想到有这样的晋升机会。”这种人员选配方式打通非编人员的晋升发展通道,对非编人员队伍起到积极鼓舞激励作用,“选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

此次社区领导班子调整,福城坚持不交叉、不兼职、加强交流的原则,具体是指社区党委班子成员(除党委书记外)和工作站班子成员互不交叉;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由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不得由社区股份公司“三会”成员兼职;唯才是用,不论地缘宗族背景,只看品格作风实绩,该交流就交流。经统计,这次社区班子调整交流任职的人员将近二分之一。经过这些调整,街道各社区领导力量明显提升,社区工作专人专干,且打破社区党委本地化的一般格局,形成开放包容、能者为先的用人导向。

除此,福城在提升组织力、抓政治建设方面也形成一套做法。根据全年主要任务目标,福城打破部门壁垒,成立空间拓展、治水提质、道路建设、市容环境提升等4个攻坚团队临时党支部和5个社区治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的支委及其党员安排都从凝聚各相关部门、社区力量、有力推动工作的角度考虑。街道党工委组织部定期派员参加、指导临时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组织“三会一课”,每一次支委会、支委(扩大)会,既是强化党员政治信仰的政治学习会议,也是沟通、协调工作的推进会,激励党员在攻坚任务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月中旬,全街道第一面“光荣榜”、第一面“战绩榜”鲜明出现在街道办主楼一楼左右两侧墙体,9个攻坚团队临时党支部每季度工作进度一一列在榜上。仅半个多月,这样的“光荣榜”“战绩榜”“点评榜”在街道各基层党组织和机关社区均分级设立,每季度展示党支部工作进展,评选、公示党员先锋和岗位标兵。“点评榜”上,每季度由党组织书记分别点评党员工作表现,点评内容充满“辣味”,让党员“红脸、出汗”,引导党组织书记旗帜鲜明表态度、扛起责任抓队伍。特别是单独对贯彻执行街道党工委决策部署情况、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等政治表现进行评价,推动党组织带头人严格按照战斗堡垒和先锋标准对下属支部和党员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表现优异的个人点赞表扬,对表现欠佳的,一针见血指出不足,敢于揭短亮丑,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

福城街道党工委还将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方案》,聚焦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着力强化社区纪委政治监督,推进“政治体检”全覆盖,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福城创新推出的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让租客快速了解房屋的安全信息。


强化力量下沉

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在福城,“行走”是一种工作状态。街道、社区、股份公司三级党组织书记坚持每周不少于4个小时,每周4-5次行走福城、丈量社区,发现问题,治理乱象。一双迷彩行军鞋,是践行“行走工作法”的具体化,展现着福城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理念,更折射出福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之变。

作为后发地区,福城在城市管理特别是基层治理领域,存在“粗”“散”“乱”等问题:横向部门合力不足,主动协作意识不强,“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基层力量不强,治理中心偏高,导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管理执法衔接不紧,都管又都管不了;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群众参与渠道不畅。

问题倒逼改革。福城通过下沉力量、赋权增效方式,建立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社区党委和工作站主要负责人“吹哨”,街道直属各部门、驻街道有关单位“报到”机制。“吹哨”就是吹响集结号,形象来说,就是围绕群众所需吹好“日常哨”,围绕重点工作吹好“攻坚哨”,围绕应急处置吹好“应急哨”。

这套机制怎么运行?一方面,956名下沉人员由社区党委、工作站统筹调配,通过集聚联动效能,有效提升社区承接能力和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在“福城督查群”中,只要有人上传问题,群内的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和社区党委书记即刻“吹哨”,相关负责部门马上“报到”响应,跟进过程、处理结果须在群内公布,形成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作高效的扁平化联动工作机制。

专业力量的下沉,联动机制的建立,使条块形成合力,取得了“1+1>2”的治理效果。

成效最明显的当属福城创新推出的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该街道将出租屋分为宽管级、严管级、禁止级三种类型,在村口竖牌,引导租客更快捷方便选择安全系数星级高的房屋,促使房东(楼栋长)从“爱管不管”到“不得不管”,积极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消除安全隐患。这一创新模式受到区委政法委高度肯定,区内兄弟街道也纷纷前来取经。

社区治理力量的充实,还带来福城安全、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福城坚持消防、生产、交通、治安等领域安全一齐抓,多部门、各社区联合实施“大兵团作战”,针对电动车入户充电、堵塞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开展电动自行车“正源清违”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出租屋防治火患“百日行动”等,全面开展消防入户“七个一”工程(截至5月31日,已完成13万间/套,完成率71.65%)。特别是联合开展“扫楼”“缉刀”等清理挤压行动,有效净化了辖区治安土壤。2019年第一季度,辖区刑事治安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下降42.9%,下降幅度全区第一。2019年市公安局发布深圳市公共安全指数共24期,其中福城街道17期得分位于全区第一,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福城街道文体指导员走进企业、工厂,组建青工街舞队、乐队、青工书法爱好者等文体队伍,在壮大文体队伍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队员参与公益。


抓住服务根本

以绣花功夫提供多样化精准化服务

福城5个社区承载45万常住人口,其中外来人口近42万,怎么才能让这42万人将福城当成自己的家?福城把服务作为“关键一环”,通过做强多样服务“聚人气”、做优公共服务“强黏性”、做实民生项目“入人心”,推动辖区社会结构从二元分化向多元融合转型。

下沉文体指导员到社区,提升文体服务凝聚力,是福城多样服务“聚人气”的一大创新。文体指导员既要结合广大青工群体的“兴趣清单”,组建壮大青工街舞队、乐队、青工书法爱好者等文体队伍,又要发掘“领头羊”,发挥联动效应,引导和鼓励队员参与公益,推荐号召力强、信任度高的青工代表担任升旗手、工会骨干或吸纳入党。第一季度,章阁社区的文体骨干廖绍海就作为优秀青工代表担任街道第一季度升旗仪式的升旗手。“文体指导员来到社区后,我们有了专业舞蹈老师来授课,在党群服务中心也有专门的舞蹈室排练,我们这支街舞队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太过瘾了!”说起这半年来社区文体的新气象,小海十分兴奋。

法律服务和心理服务也是福城服务产业工人群体的特色服务。辖区5个社区均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助理”的“1+1”模式,法律顾问助理每周5天扎根社区,为产业工人普法“撑腰”,打通基层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打造“街道+社区”两级心理服务阵地,提供“线上+线下”24小时心理服务,为产业工人打开“心结”,打通基层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样服务有了,服务阵地也要跟上。福城按照“功能设置个性化、阵地利用最大化、群众服务最优化”的原则,对已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其中以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全面升级改造空间,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设置众创空间、产业奉献者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同时,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把党群服务驿站建设纳入城中村综合整治工程中,今年计划新建驿站7个。优化功能布局上,增设水电气、网络、租房、招聘信息等便民服务,让社区、园区党员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各项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服务有了黏性,群众“靠近”“走进”的意愿明显增强。



福城街道、社区组建包括心理咨询师及一线服务社工在内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提供“线上+线下”24小时心理服务。


做实共建共治

塑造品牌项目激发全民共治热情

在福城,有一堂课在新老居民中特别是辖区青工群体中“火了”。在工厂车间、在社区广场、在街头巷尾,“福城第一课”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发人深省的案例,向产业工人、社区居民传授文明、安全、健康、守法、社团融入、反诈骗等实用知识。自1月中旬正式上线,“福城第一课”共举办培训240场,累计培训5万人次,并创新开展线上直播活动,近8万人参与听课,宣传效果良好。

对辖区青工尤其是新入职员工进行反诈骗培训,是“福城第一课”的重头课题之一。同时,福城充分发挥“双核两翼”工作机制,与公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强大反诈合力。组建反诈骗专业讲师队伍,及时收集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反诈骗宣传。多方努力下,成效明显可见:第一季度,福城辖区“110”诈骗总警情同比下降42.9%、“诈骗”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1.8%,下降幅度均为全区第一。

不仅仅是“第一课”,福城还着力打造了一批民生服务品牌项目,借此营造惠民、包容、和谐的共治共享社会氛围。其一,“服务大集”上门进园。街道多部门联动,每季度在城中村、居民小区举办便民服务大集,把便利和实惠送到居民家门口;定期到各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举办企业服务大集,为产业奉献者提供贴心服务。其二,设立“共建共治积分银行”。鼓励党员、辖区新老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所获积分可兑换“七个一”等社区治理物品,或用于扶贫济困。年度积分较高者可获评“福城好人”“福城先锋”等荣誉称号。其三,擦亮民生微实事“红色”底色。民生微实事所有项目统一印上“福城街道党工委”标识,既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又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同时紧贴居民特别是青工群体需求,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设计,努力实现需求服务精准对接。

“社区+物业+业主”的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也正在福城破题。因历史发展原因,福城存在大量“外卖地”城中村,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对此,福城不断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外卖地”小区自治模式。以纠纷多发的某小区为例,小区业主曾多次就水电费、停车位等问题上访。街道领导带领综治办、城建科等相关部门到一线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社区领导班子带头逐家逐户登门走访,做好业主思想工作。社区定期在该小区开展共建活动,广泛吸纳有爱心的业主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服务的“黏性”,让业主感受到“熟人社会”所带来的各种正向价值取向,将矛盾纠纷转化为社会正能量。

福城对于共建共治的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激发辖区居民、产业工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如今,新老福城人正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幸福家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