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施冰冰2020-11-23 08:56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这份成绩来自每一位深圳人,这份荣光属于每一位深圳人。
深圳是一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宜居城市。图为华侨城湿地。深圳商报记者 廖万育 摄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1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徐恬)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这份成绩来自每一位深圳人,这份荣光属于每一位深圳人。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11月20日在北京举行,深圳作为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2005年,深圳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至今已连续六次戴上“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近年来,深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
深圳正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深圳正朝着这一目标阔步前行,要“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凝心聚力
让城市更加崇德向善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缕春天的阳光,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我们的城市。”今年3月,深圳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之时,向全体市民、工友发出一份倡议书,字里行间彰显深圳文明城市建设鲜明的特征:着力突出文明创建的思想道德内涵,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文明,让城市更加崇德向善。
深圳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和政府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宣传宣讲工作。制定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行动方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
深圳人凝心聚力共建文明,共享文明成果,建设“关爱之城”“慈善之城”“公益之城”“志愿者之城”:“关爱行动”连续17年温暖航行,推出了3万多项关爱活动;每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慈展会,有力促进社会慈善资源对接,辐射到社会各界;鲜艳的“红马甲”,就像盛开的簕杜鹃一样,是这座年轻城市的标识物之一,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8%;深圳大力推进公益慈善、无偿献血、器官捐献等工作,倡导和践行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味、制止餐饮浪费等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树立文明风尚新标杆,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融合创新
让城市文化更加厚重
城市文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滋养和支撑。深圳着力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现代文化产业,让城市文化更加厚重。
共享,深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稳步推进深圳歌剧院、国深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及“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深圳“文化品牌”越来越丰富,“城市文化菜单”让市民尽享“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持续航行在波澜壮阔的文化市场,读书月“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等文化活动品牌凸显“国际范”。
创新,深圳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等平台,引进、整合优势文化资源。
融合,让“深圳好声音”唱响世界——深圳三大国有文化集团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不断加快媒体融合,让“深圳好声音”传得更广更响亮;“学习强国”注册人数71.56万,深圳学习平台累计供稿3.1万篇,被全国学习平台采用稿件数连续5个月位列全省第一;精心打造文艺精品,电视剧《湾区儿女》《太行之脊》先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中宣部重点部署的建党100周年献礼电视剧《从这里开始》、电影《生命水线》等多部重点题材作品正在推进实施。
“绣花”功夫
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深圳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自然公园,“公园的深圳”展现城市新样态;走进街头公共洗手间,环境干净整洁……这些是深圳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的缩影。
深圳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1+9”行动,推进城中村、集贸市场综合治理,699个城中村得到有效治理,一大批集贸市场卫生、秩序焕然一新。
深圳持续优化公共秩序——推进交通文明大提升全市统一行动,实施“万千工程”,安排1万名警力,每场行动覆盖1000个路口,提升路口交通文明守法率。
深圳开展生态环境美化行动——坚决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空气质量连续7年排名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为民惠民
让城市人民更加满意
一座文明之城,必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频共振”。深圳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城市人民更加满意。
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补强民生短板:2019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学位6万多个;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项目83个、新增病床约3800张;建设筹集公共住房超过9万套,完成9000多件民生微实事。
深圳开展社会安全保障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战略13大工程60个项目。
“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如今在深圳是很常见的情景。深圳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5G基站累计建成超过4.6万个,成为全国首个5G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机制保障
让城市文明走得更远
深圳着力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让城市文明创建常抓常新,让城市文明走得更远。
以机制保障文明,深圳强化领导责任机制,积极发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作用。各区各部门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营造支持文明城市创建的浓厚氛围。
以法治促进文明,深圳2012年在全国率先为文明行为立法,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各类法人和自然人的文明建设责任。深圳还在志愿者服务、无偿献血、器官捐献、见义勇为、全民阅读等领域率先专项立法。今年以来,深圳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注重与疫情防控相结合。5月,《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施行,被称为“深圳史上最严禁野令”;11月,《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的决定》施行,增加了对文明健康饮食、反对餐饮浪费的倡导,以法治的刚性力量塑造现代城市文明。
连续6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来之不易。深圳,将珍惜荣誉、着眼长效、继续努力,在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速奔跑的征程上,把“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谱写“城市文明典范”锦绣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