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闻

观澜德风学校师生的抗日活动

编辑:陶倩2021-04-20 08:33内容来源:龙华新闻

新闻提要

位于观澜君子布的德风学校创办于1932年,由南洋华侨万宝粦先生倡议,发动华侨及本地乡绅、社会贤达等募捐兴建。“德风”寄寓着先贤们希望通过这所学校的建立,以“君子的德行”来勉励后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风学校第一任校长廖公义、教师张展堂等地下共产党员积极宣传抗日,德风学校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变成了抗日救亡的宣传点。

1939年8月,日军入侵君子布村,绝大多数本地人逃亡香港,德风学校停办。半年之后,局势渐渐平静,学校亦恢复办学。不同以往的是,学校曾作为日军驻扎的据点,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因局势仍动荡不安,学校不得不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战争环境,在战火中坚持教学。

1940年之后,学校基本上是分为两个独立开课的教学小组,在村民家中授课。敌人前来“扫荡”,听见警报,学校师生就随村民转移到山沟、地洞里。“扫荡”过后马上集中起来上课,使学生在特殊情况下都可以坚持学习,但是受“扫荡”的影响,教学的课程也有所减少,只开国文、政治、唱歌、珠算等课程,根据实际情况,特别加强了民族气节教育,讲述民族英雄故事,以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

如张展堂老师就常在课堂上振臂高呼:做中国的主人翁!为民族振兴而不屈奋斗!更为可贵的是,他和两个儿子张玉娇、张玉文为抗日身体力行。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抗日游击队,在枪林弹雨中英勇作战,直至最后光荣牺牲。次子张玉文自孩童时,就以“红小鬼”的身份帮助游击队在本地完成各种任务。1943年,他正式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离开家乡,跟随部队转战华南地区。

德风学校的学生们在对敌斗争中的贡献特别可贵,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配合民兵、自卫队站岗,为掩护游击队员及村民放哨。还有一些“红小鬼”前往观澜的广培小学读书,以便直接观察敌情,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本村报信。特别是日军占据惠东宝边界的铁路沿线时,“红小鬼”们凭着熟悉地理位置的优势,以马灯为暗号,护送一批又一批东纵队员顺利通过铁路封锁线。“红小鬼”张友福,在学校不仅成绩好,而且是抗日的活跃分子。有一次,他在护送游击队员的途中,日军突然出现,他立刻将马灯快速上下移动,暗示同行的游击队员有危险,自己装作无事的样子迎上去打招呼,日军见是个顺民“小鬼”,没有在意,很快就走开了。

在残酷的斗争中,德风学校的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维持教学秩序,同时也利用老师的身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除在课堂上讲述敌我形势外,课外也常发放一些宣传小册子,排练一些宣传抗日内容的歌舞、白话剧等,甚至和学生一起掩护游击队员。

在德风人的影响下,君子布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记者 周德萌 整理


[编辑:陶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