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陈苏雅2021-12-06 09:34内容来源:深政观察
深圳的一切工作,尤其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
过去的一周,引起小政关注的深圳政事,主要有:
一件大事——深圳与国家统计局签约,建设统计现代化改革先行示范区;
一项德政——深圳全面实施“瓶改管”攻坚计划,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液化气“清瓶”;
两个重要部署——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全市安全生产、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作出部署;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根据最新疫情形势,部署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2021年已进入最后一个月。深圳的一切工作,尤其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确保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近来,小政注意到,接连有几篇文章论及深圳的创新,观点颇具启发作用。
一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受邀在走进顶级商学院系列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推动转型与创新增长的政策体系研究》的主题演讲。他谈到最近做了一个小的调查,调查了深圳100家中小微企业三年的数据,做了若干指标的评价,最后发现这100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特征:每家在粤港澳大湾区有70家供货商,而自己又是50家企业的供货商。他说,这就是匹配和学习,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说我什么都能做到,大家一定是分工的,找不到好的分工伙伴,你就不会有发展。而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空间条件,“邻近共享学习匹配”这八个字比较重要。
唐杰教授还讲到,深圳有一个指标美国湾区、旧金山要高,就是在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申请的PCT国际专利,深圳一直稳定在全国的三分之一上下,人均拥有的专利在全国是最高的。而未来大城市的发展,在于看谁能够更加创新。
二是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的团队在公众号上发表的《深圳如何成为创新活力之都?》。文中写道,深圳是典型的有为服务型“小政府”+充分竞争市场的有效融合模式,成功关键是毗邻香港区位优势+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敢为天下先”+优越营商环境,政府敏锐洞察市场变化,适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唯才是举”、“筑巢引凤”,吸引大量人才。
文中对深圳优化人才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从落户政策看,虽然2021年5月,深圳出台《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学术型人才落户的学历低线提高至本科,人才补贴和高层次人才政策也同步收紧,但“本科以上无限制”条件仍然与北上相比较为宽松,仍对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从人才政策发展看,深圳在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人才立法的城市,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各项政策叠加形成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深圳人才吸引力位于全国第四,仅次于北上杭。
三是财经观察家秦朔在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上发表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垫底,深圳,我们该为你担心吗?》。秦朔认为,GDP可以有一个新解,即Goo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他在深圳看到,传统的数量型GDP正被扬弃,新的质量效益型GDP正在崛起。而新GDP视角下的深圳,其亮眼之处更在于这里是全国创业创新气息最浓厚的城市,高新技术转化能力最强的城市,也是一座环境和社会友好型城市。
秦朔写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会有阵痛。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也非一朝一夕,有些地方是无人区。深圳已经开始把创新进一步前移,推动大学创新,提升大学水平,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为吸引和培育大师级人物、领军人物打好基础。
12月4日,IFF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上介绍了新发展格局中中国经济运行将会出现的新特征。他讲到,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将形成一批空间下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节约高效、规模达万亿级的具有全球经济力的产业链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头部企业要占据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同时,中小企业要致力于专精特新。
小政认为,深圳正走在这样一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当前的深圳,正在进行着或许是这座城市产业发展史上最为深刻的一次转型,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低碳环保等产业领域,为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龙头进行深度布局。
观察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些耐心。观察深圳的经济发展,同样风物长宜放眼量。短期数据升降之“形”,无法充分反映出这座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经济长期向好之“势”,拨云去雾方能见到真章。
(原标题《深圳一周 |打量深圳的最佳角度是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