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29日讯(记者 杨维易 胡安坤 实习生 圣玺玥)每天出入于摩天高楼中,沉浸在快节奏现代生活里,你是否留心发现过龙华的另一面?另一面的她,有历史、有故事,一幢幢饱经沧桑的古建筑,布满了岁月如歌的痕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岭南特有的碉楼。
这些碉楼不仅是“过去式”,更是“现在进行时”,经过设计、融合、改造的它们,最终焕发怎样的新姿态?来,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漫游,去看看龙华古碉楼如何活化“变身”,如何融入寻常生活。
碉楼时光公园
在过去,碉楼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为一体,是充满安全感的家;而在今天,我们也能从碉楼这一历史建筑中,一窥前人巧思。观湖街道松元厦的社区里,就矗立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园。
碉楼时光公园是深圳首个碉楼主题公园,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独特古朴的外形,让它在一众现代建筑中备受瞩目。公园的主体是五座碉楼,分别为陈康发碉楼、陈和顺碉楼、陈道仁碉楼、陈显堂碉楼和永修碉楼,前四所都为返乡华侨所建,永修学堂则是由国宝公族裔捐钱修建,曾为全村人共同使用。
其中陈道仁碉楼、陈和顺碉楼和永修碉楼都别出心裁地设置了鱼形排水口,加以红黄二色彩绘,更加生动可爱。陈康发碉楼则在顶部围墙雕有蝙蝠衔寿桃、蝙蝠衔铜钱的画饰,寓意福寿双全、多子多福。
公园中最特别的“第五碉楼”——陈显堂碉楼虽于2012年因暴雨倒塌,但公园运用玻璃丝印技术,让这栋古老建筑再现于世。
“大隐隐于市”,这一座座见证着历史变迁的碉楼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休闲天地。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在这里相融相生。
白鸽湖文化公园
如果说小而美的碉楼时光公园里碉楼就是全部风景,那么在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的这个公园,人们在欣赏、接触代表客家文化和精神的碉楼、祠堂的同时,也能享受一水润园、自然雅趣的慢生活。
白鸽湖文化公园位于樟坑径社区白鸽湖老村片区,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是观湖首个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公园依托遗存的百年客家碉楼、祠堂,通过新建园路、亲水平台、风雨连廊、篮球场、休闲广场、九龙墙、半月湖等公共设施,形成以展现客家文化特色为主的公园。
观湖一直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辖区内现保存有众多客家碉楼及古村。樟坑径河畔、半月湖旁,飞檐翘角的宗祠和中西合璧的碉楼连排成群,高低错落,别具一番民俗韵味。这是由曾氏宗祠、谢氏宗祠、白鸽湖新樟路北1号碉楼和白鸽湖新樟路北四巷碉楼组成的宗祠碉楼群。它们安静地坐落在公园一侧,时光在这里仿佛也静止了。
而在公园的另一侧,人们在河道边行走闲聊、少年在篮球场里脚步生风、孩童在游乐区嬉戏玩耍……远远望去,这就是一幅“动静相宜”的闲情风景画。
当城市日新月异,我们不仅需要一方风景优美、生态清幽的休憩乐园,更需要在现代都市中留住一块传统文化的归属地。一头连接传统,一头连接自然,白鸽湖文化公园满足了我们的美好愿景。
上围艺术村
除了活化成公园,碉楼还有更多种可能性。沿着蜿蜒的樟坑径河,我们来到白鸽湖文化公园附近的上围艺术村,去寻访极具艺术氛围的碉楼。
上围艺术村位于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是一座有着4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客家古村。环山临水,曲径通幽,老村远离城市喧嚣,宁静而祥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入驻聚居,让这里人文气息日渐浓郁。
行走在老村巷道内,随处可见多座百年碉楼和客家老屋。繁花簇拥、绿植掩映、墙绘点缀……如今的老建筑,因文学和艺术的注入而迎来勃勃生机。
龙华区文学孵化基地选址上围艺术村55号,由一栋四层碉楼和配套多间房屋构成。利用古老碉楼建成“诗歌塔”,并开设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作品陈列馆、龙华区作家作品陈列馆、龙华区作家手迹展、图书阅览室。此外,文学培训、文化沙龙、名家讲座、分享交流等活动不时举办,让这里重获新生。
就在文学孵化基地转角处,另一座碉楼“南熏居”里藏着一个特别的博物馆——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熨斗经历漫长时光,从不同地方汇聚而来,与百年碉楼相遇。古文物与古建筑的对话,让人感受到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与岁月无声有力的足音。
在龙华,碉楼活化的例子还有更多:成为居民阅读好去处的1510图书馆,承载温暖乡情的观澜古墟老街坊联谊馆……这一座座碉楼,从岁月中走来,成为龙华独具魅力的风景线,更走进了龙华人的生活,它们和龙华人的故事,还将继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