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孙逊2023-01-11 10:17内容来源:深圳卫健委
目前,深圳疫情态势总体趋稳,医疗和重症救治保障进一步提升,用药紧缺逐渐缓解,已平稳渡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
1月10日下午,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等介绍了最新情况。
深圳感染高峰已过
但重症救治仍有压力
目前,深圳疫情态势总体趋稳,医疗和重症救治保障进一步提升,用药紧缺逐渐缓解,已平稳渡过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
发热门诊接诊、急诊就诊、120救护车转运、热线电话咨询人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地铁日客运量、城市日用电量等指标数据大幅提升,反映出城市运行基本恢复正常。
但重症救治仍有一定压力,必须加强早识别早干预,预防新冠患者转为重症,竭尽全力提高治愈率。
在春运和疫情转段来临之际,深圳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健康:
01
划分1005个医疗服务网格
“六个一”管好居民身心健康
深圳将坚决落实“乙类乙管”要求,调整“管”的等级,对不符合新要求的规定坚决取消、及时调整。
具体来说,就是将“网格化”运用到医疗救治中,建立“六个一”的医疗服务网格化体系:
✎ “一格”
建立医疗服务网格。
全市划定了1005个医疗服务网格,网格内建立“社区+健康顾问+社康中心+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
✎ “一码”
开发“发热门诊一键查询”二维码。
全市2200多家发热诊室,具体位置、服务时间、咨询电话都可“一键查”,实现每1万人1家发热诊室。
✎ “一热线”
开设咨询服务热线,派驻医务专业人员解答市民疑问。
✎ “一卡”
制作居民防疫明白卡,涵盖居家健康管理、常用药物参考、就诊流程等指引。
✎ “一包”
制定防疫治疗包。
首批共采购200万份,由各社康机构在接诊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派发给患者。
✎ “一团队”
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团队,负责为居民提供科普宣传、诊疗指引。
特别是对全市62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进行“摸底造册”,向社区重点老年人免费发放指夹式血氧仪,实行分类管理,预防由无症状和轻症转为重症。
02
继续扩容医疗救治资源
确保社康、ICU“顶得住”
继续全力扩容储备医疗救治资源,具体包括——
✎ 优先发挥社康的基层“网底”作用
全市811个社康开设发热诊室,并配置吸氧设备,大部分发热诊室设置氧疗专区,确保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在转诊前及时得到吸氧治疗。
✎ 三级医院救治重症床位要“够”
对标国家和省关于重症资源“2个4%”的目标要求,即——
各三级医院用于治疗感染新冠病毒各类重症病人的综合 ICU 床位不少于全院实际开放床位总数的4%;
储备一批不少于全院实际开放床总数4%的可转换 ICU 床位;
另外,还要督导各医院按时配足配齐重症床位和设备,确保有需要时救治床位“顶得住”。
针对重症患者,将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重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重症患者医疗救治水平,确保科学规范。
03
继续加强药品供应
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就医用药需求
不断加强就医保障,具体包括——
持续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全力做好药品调拨协调、生产保供、流通保障等工作;
加强相关药品及检测试剂储备工作;
优先保障发热诊室的用药需求;
全面加大对70种中医药方的储备和推广;
紧急采购安装一批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进一步强化了重症救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1月6日,由深圳团队组织开发的全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上市,标志着我国在ECMO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接下来,深圳将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省的有关要求,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阳康”后暂不要剧烈运动
春节返乡不要带病出行
“阳康”后,先别太“得瑟”。这时身体才刚经历完一场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大战”,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恢复体能,所以建议大家暂时不要剧烈运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同时,进出公共场所继续戴好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阳康”6个月后,不管有没有打过疫苗,都可以继续再接种加强针。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的关键时期,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做好4点——
避免带病出行返乡;
65岁及以上老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尽量避免长途出行;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返乡人员,主动开展健康监测,未排除风险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公共场所;
打疫苗,戴口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