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本土音乐交流会。
创意玩具深深吸引小朋友。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产品。
文博会观澜古墟分会场灯光秀。
观众参观文博会龙华展区。
模特展示大浪服饰。
知音文创产品。
6月,深圳骄阳似火,热情逐渐升温。6月,龙华开启“文体狂欢季”,从文博会到第二届民谣音乐节,再到龙舟文化艺术节暨观澜河龙舟赛,精彩活动不断,龙华人的“文化基因”随着不断升高的温度而“燥热”。这期《朋友圈》带您逛文博会、赏文化,从文体狂欢“派对”中,感受龙华文化带来的这份“夏日限定”美好。
文博会舞台 龙华元素熠熠发光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深圳文博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带着国际视野和广阔胸襟,迎接海内外游客。今年,超3500个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各美其美,希望借助国际舞台让本地特色文化、产业“出圈”。龙华也不例外,携近50家企业超100件产品亮相,持续释放龙华传统文化与数字新兴文化的魅力。
透明屏幕、精美瓷器、卯榫红木吸引外国友人的惊艳目光。“中国设计、中国制造非常棒。”来自巴基斯坦的境外采购商对龙华企业光子晶体的透明显示屏连连称赞。“这些瓷器太美了!”永丰源展示出长年畅销“爆款”夫人瓷·西湖蓝系列产品,让外国友人爱不释手。而观澜美联红木精雕细琢的卯榫结构家私,其繁复的雕刻工艺更是让人看呆了眼……
“观澜红木、观澜版画、国瓷永丰源、大浪服装等已成为龙华文化的标志性名片,深受国内外采购商青睐。”龙华展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尽管数字化浪潮汹涌而至,但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依然会在时代长河中闪闪发光。
“好可爱的玩偶,我特别喜欢追这个系列的番剧。”来逛展的观众中,不乏学生群体。龙华本土文创品牌萌想文化展示的拳头产品“如果历史是一群喵”书籍以及周边,让逛展的学生“迈不开腿”。
本土文创精品圈粉无数
龙华本土文创品牌萌想文化创作的历史剧《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演绎中华历史故事,迅速吸纳千万以上的粉丝量。目前配套的漫画书及杂志销售已达600万册。
在数字科技的映衬下,文创精品以低调且内敛的气质,独立于展区之中,不那么显眼,却始终被关注的目光包围。如屹立40余年的知音文创,带着木质原材料制作的各种精美文创品而来,传递一份童真童趣;纷沃文化各种款式的牛皮纸个性背包、手袋,以简洁的人物线条,数笔勾勒,环保不失时尚个性,成功圈粉一波年轻人……
随着龙华主会场隆重迎客,龙华各大分会场、文博会配套活动也相继启动,为辖区居民带来文化集体狂欢。“我特别想去观澜古墟看看灯光秀,听说很唯美。”黄先生在网上看到灯光秀的视频后,就想带着家人一起前往观看。观澜古墟今年首次以修缮后的姿态站在文博会舞台,一出手就让龙华人“坐不住”了。“古墟夜市是观澜古墟分会场在文博会期间重点推出的项目,以夜食、夜宿、夜秀、夜游、夜购、夜娱六大业态,重塑观澜古墟文化商业体系,借文博会盛事打响古墟品牌。”观澜古墟分会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文博会期间,龙华多个分会场如国瓷永丰源分会场、上围艺术村分会场、鳌湖艺术产业集聚区分会场、红木产业集聚区分会场以及多个配套文化活动都会相继启幕,携近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龙华居民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接力 好戏接连上演
6月,文博会精彩不断;6月,也不止有文博盛宴。这个6月,龙华的文化活动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6月8日,龙华区文化名家缪杰携水木年华团队成员现身龙华T栈生活美学空间,与龙华本土音乐爱好者深入交流,为促进龙华音乐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是我第二次与水木年华近距离交流了。去年因为太紧张,表演环节出了错,一直很懊恼,今年明显心态平稳了许多,从缪杰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本土音乐创作者陈先生持续关注着区文化名家缪杰的动向,在他看来,缪杰“加盟”龙华,对龙华音乐事业发展起到很大的助力,“去年水木年华就在龙华开展了一场线上专场音乐会,虽然遗憾无法现场听,但就在龙华举办,感觉自己与水木年华的距离无限拉近,不再是那么遥远。”
陈先生期盼的线下“追星”,并非一个念想和愿望。因为在他与水木年华组合近距离交流的两天后,水木年华就在龙华文体中心开展了一场真正属于龙华人的线下专场音乐会。“我好喜欢水木年华组合,真希望能抢到票去现场听。”不少市民暗自期待好运气的降临,盼在家门口真正享受一场高品质高标准的音乐会。
如果说,音乐会是“小众”的狂欢,那么即将举办的龙舟文化艺术节暨观澜河龙舟赛,则会挑起大众参与的热情。不久后,在呐喊和助威声中,龙华这个积淀多年的体育品牌赛龙舟,会再次挥浆出击,在观澜河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竞技较量。与此同时,“灯光版画”端午节主题活动、数字画卷《光影万象·大美龙华》互动展、魔术表演惠民演出、“文心碉楼 华彩观澜”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全民阅读推广《赛龙舟》科普课堂等艺术节系列活动也将一一登场,在“热气腾腾”的6月,为龙华带来急速飙升的人气热度。
来吧,在火热温度的包裹下,尽情感受6月的美好,到文化世界里遨游,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萧蕾 林佳曼/文 记者 蔡维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