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深圳光明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编辑:陈占友2024-03-07 11:27内容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新闻提要

3月1日,记者走进深圳光明科学城,实地走访脑结构与功能成像中心、脑科学与脑疾病模式动物中心、合成生物研究平台、光明科学城人才港等地,感受光明科学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的新成果新成效。

3月1日,记者走进深圳光明科学城,实地走访脑结构与功能成像中心、脑科学与脑疾病模式动物中心、合成生物研究平台、光明科学城人才港等地,感受光明科学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的新成果新成效。

据悉,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学科领域,规划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在建和运营数达20个。

2023年启用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两个大科学装置分别是国内首个整合软硬件控制、合成生物学应用的大型研发系统和全球首个综合型脑科学研究平台,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将大力支撑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发展。

“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和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全国首创推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测试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刘辉表示,“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楼下”打造产业空间、为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孵化空间,极大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近三年,全市新增的合成生物企业有八成落户在光明,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诞生了不少合成生物领域新兴明星企业。目前,整个合成生物产业集群估值已超270亿元,未来这个领域还将催生千亿元级产业市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创所所长、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王立平研究员表示,脑科学是国家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之一,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正以“设施+人才+技术”相融合发展的模式,带动“脑与生命健康的科研产业”发展,助力实现“源头创新+资源共享+新质生产力打造+国际资源聚集”的效应,推进脑健康保护、脑疾病治疗药物、新型诊断和干预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等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助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源头突破和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服务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

在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同一楼层中,企业与科研机构交错布局,试验设备共享,企业家与科学家随时交流碰撞火花。2022年10月,脑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以来,通过“科技园丁”的定位与“创新、创投、创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已成功吸引超60家脑科学产业领域的企业落户光明,成功孵化“毕业”企业4家,企业总估值超100亿元,专项产业基金规模超10亿元,产业创新空间突破20万平米,已成为全国范围脑科学产业最具代表性和集聚性的区域之一。

光明区还相继推出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项扶持政策,最高支持金额均为1000万元,支持力度空前。来自政府的支持引导,为未来产业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光明科学城的超算二期机房楼已封顶,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落户,光明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试运行,特殊环境材料设施、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开工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全面建成,深圳理工大学(筹)一期主体封顶。随着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光明区的“含科量”与日俱增。2023年,光明区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1%。参与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超过200个。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25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万件,同比增长24%。2023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26.64亿元,同比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82.41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为57.8%。上市公司增至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751家,其中“小巨人”企业56家,形成了新材料、超高清视频显示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医疗器械500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光明区将基本建成超算二期,推动鹏城云脑Ⅲ、材料科学园开工,同步开展核心技术预研,提前谋划设施联动应用。同时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建运转”一体化机制,建立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运营规则,支持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类人才评价试点改革。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深圳园区光明分园,高水平运营香港科学园光明基地,谋划建设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

[编辑:陈占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