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一辆列车到达深圳北站,乘客们提着行李走出车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3月9日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钟鸿冰 李丹璐 吴梓欣 杨浩翰 ) 深圳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前瞻谋划、及早部署,是全国最早在疫情防控指挥部体系下专门成立疫后恢复组、最早开始推进疫后恢复工作的城市之一。这种快速反应能够落实,离不开广大务工者的复工支持。此时人们复工心情如何?又是什么让他们下决心如此快速回到深圳?对此,深圳新闻网记者走访了深圳北站及各交通入口,获得的答案非常“硬核”。
防控稳步扎实推进 “我们放心”
“我听说这边(深圳)的保护措施都很好,很放心。”3月6日,深圳北站,回深复工的王小姐如是说。
深圳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前瞻谋划、及早部署,是全国最早在疫情防控指挥部体系下专门成立疫后恢复组、最早开始推进疫后恢复工作的城市之一。
防疫是复工的底线,在疫情严峻的当下,不能有丝毫放松,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为配合企业复工复产,解决工人返工难、就餐难等问题,深圳及时推出务工返程专列、防疫复工专线巴士、不见面食堂等措施,做足强有力的保障服务工作。自疫情发生以来,公共交通、“水电气”、“菜篮子”、“米袋子”等城市保障类企业切实发挥市属国企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服务从未间断,无一日停工停产,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截至3月7日,全市涉及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基本民生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复工率已达97%,水、电、油、气和交通物流等城市“生命线”运行良好、保障有力,为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来深者在回深前已通过网络媒体或亲朋好友了解了当前深圳疫情防控情况,认为目前深圳防控效果好,对回深复工并不担心。
“史上最严”管控 “我们安心”
“深圳对社区、公共场所的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让大家感觉比较安心。”这是来深复工的管先生的看法。
深圳在2月7日发布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小区疫情严防严控通知,实施“史上最严”管控——社区小区100%实行围合封闭式管理;所有小区、城中村出入口处一律实施设立检查登记卡等19条精准措施。
2月9日,深圳发布通知,所有在各类住宅小区、城中村居住的人员(含其中“三小场所”从业人员)进出小区实施认证管理,即每名居住人员均需出示规定的系统认证图码或人员通行证后方可进出小区,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后,无须再对居住人员进出进行信息登记。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特殊情况经住户同意进入的,要出示本指引规定的系统认证图码方可进入。发生确诊病例的小区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车辆进出。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建立起由社区工作站牵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社区基层防控体系。“每个村都有管制,要测体温、登记出入信息,这些其实都是蛮重要的,所以我挺放心回来这边工作的。”从潮州回深复工的李先生这么告诉记者。
自主申报 凭“码”出行 “管理便捷人性化”
“我刚就在火车上登记了一下,按要求录入信息,各方面没问题,就能到这边(深圳)正常工作了,我们也配合这样的工作。我来深圳之前也打听了,自主申报很便捷,比较人性化。”一位从湖南来深的乘客如是说。
对广大市民来说,更容易感知的,或者说,更容易大面积覆盖市民日常生活的,还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防疫图景,它为深圳作为“最互联网城市”的定义提供了新的注脚。
比如,疫情期间,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APP,成为了市民的一个高频使用平台。2月1日,深圳紧急上线“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累计自主申报用户量已超过800万。深圳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凭“码”出行的城市。
深圳是全国首个在疫情期间凭“码”出行的城市。“小区门口都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我们回来之前有做i深圳的申报,然后小区还要领通行证,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小区,这对我们都是一种保护,挺好的。”从岳阳返深的旅客说。
专车门对门接送 “早一点上班 高兴”
3月4日,光明区向江西发出返岗复工人员接送专车。“我们以前坐大巴车回深圳,现在受疫情的影响,大巴车停运。能坐政府的包车回深圳,早一点回去上班,感到非常高兴。”从江西回深复工的彭先生说。
3月5日,深圳迎来了发自河南省的首趟复工专列,“这次回深圳上班,感觉很温暖、很感动。”从河南商丘乘坐深圳复工专列的唐先生稿记者,他抵达深圳北站后又乘坐光明区接送专车直达深圳住处,回深复工这一路,服务贴心又高效。
据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家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务工人员返深不畅,用工短缺情况突出。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员工分布情况及返深意愿,赴当地协调开行专列。此外,主动联系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协调各区组织务工人员“一站式”返岗复工,做到“应接尽接、应回尽回”。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深圳一直在行动,复工潮下的深圳人,也正“用脚投票”,再次选择回到深圳投入工作,支持这座城市的发展。
我们一起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