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探索建立GEP核算体系
为生态贴上“价签”,为破除“唯GDP政绩观”提供了实践样本
深圳新闻网讯 日前,在盐田2017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记者获悉,盐田区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29亿元,增长8.3%,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好于一季度,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1~6月份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占比达到86.03%,比上年同期提高0.04个百分点,达建区以来同期最高。由工业、建筑业构成的第二产业比重则继续下降,占比由上年同期的14.00%降至13.90%,其中工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80%降至10.69%。这些数据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这面镜子的监督息息相关。
2015年年初,盐田区在国内首次发布城市GEP,为生态环境贴上“价格标签”,为“美丽中国”提供量化依据,也将区域发展切换到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模式,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 。
探索城市生态量化
盐田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GEP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ion)的英文简称,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与GDP更关注经济系统运行状况不同,GEP关注的是生态系统运行状况。
在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盐田区城市GEP为1015.4亿元,是当年GDP的2.48倍,人均GEP约为47.47万元,单位面积GEP约为13.6亿元/平方公里。据介绍,2014年城市GEP很快就会完成初步核算,预计在上年基础上会有较大提升。
时任盐田区委书记郭永航说:“GDP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而城市GEP则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态文明水平。就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讲,它们就像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GEP核算并非盐田独创,这个概念自2012年提出以来,已在海洋、湖泊、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得到应用。而对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将生态量化,盐田区却是第一个“吃螃蟹者”。这源自盐田区多年以来对生态发展的坚守和对科学与实用的坚持。这是一套独立于GDP核算体系的系统,它在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包括水、气、声、渣(固废处理)、节能减排、环境健康等价值核算。时任盐田区副区长王守睿表示,“城市GEP作为单独体系来核算,一方面为GDP的增长框定了限制条件,戴上了‘金箍圈’;另一方面操作起来也更可行、更简单。”
三级指标打造一把
自我优化标尺
盐田区城市GEP核算体系共包含3级指标:一级指标2个,是“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人居环境生态系统价值”;二级指标11个,包括生态产品、生态调节、生态文化、大气环境维持与改善、水环境维持与改善、土壤环境维持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与改善、声环境价值、合理处理固废、节能减排和环境健康;三级指标28个,包括直接可为人类利用的食物、木材、水资源等价值,间接提供的水土保持、固碳产氧、净化大气等生态调节功能及源于生态景观美学的文化服务功能,水、气、声、渣、碳减排、污染物减排等指标。
核算体系在具备通用性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特点。因此,指标的设置具有普遍性,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都设置了28个指标要素,但具体核算项目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针对盐田港环境污染治理压力较大的现实,其主要核算项目就是节能减排。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基于这套方法做出的一些测算:盐田港“油改电”、“油改气”项目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量约14吨,碳减排量约7.5万吨;绿道自行车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量约150吨,碳减排量约4.9万吨。这些节能减排措施,创造了大约1.5亿元的生态价值。
今天的盐田,辖区宜居社区建成率已达100%、建成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23.23平方米、全区公共自行车租借频次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等多项指标均位列深圳全市最高;率先建成覆盖全区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环境要素全覆盖;空气优良天数增至358天,质量全市最优;PM2.5年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记者 谢启宗 通讯员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