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拥有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惨遭大火,屋顶和塔尖被烧毁。随后,法国方面宣布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近日,竞赛主办方公布比赛结果,中国设计师提出的方案获得冠军。其余五个入围总决赛的队伍分别来自加拿大、英国(2位)、美国和日本。
据介绍,中国设计师的方案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可以映射城市风光的水晶屋顶,利用玻璃折射形成玫瑰花窗的“城市万花筒”玻璃尖塔,以及塔尖上每半个世纪打开一次的“时间胶囊”装置。胶囊所在的塔尖象征着巴黎的心脏,在磁悬浮技术的作用下有节奏地上下跳动,这也是项目名称“巴黎心跳”的来源。
从这样的介绍看,这一设计方案确实非常有创意,“脑洞”很大,包括每半个世纪开启一次的“时间胶囊”等,极富想像力。虽然有报道说这并非官方举办的活动,而是一次民间创意大赛,但中国设计师作品夺冠的消息,对我们来说仍然不无寓意。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就是各大城市出现了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群。从过去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建筑,到张扬建筑美学、充满设计感的各种新式建筑,成为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最开始,很多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比如我们叫得出名字的那些知名建筑,包括央视新大楼等,均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我们最熟悉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是贝聿铭。但这些年,情况也在发生些许变化,一批国内建筑设计师陆续崭露头角。此次巴黎圣母院屋顶修复设计大赛中两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夺冠,就是这种设计力量崛起的一种见证。
在这里,不能不顺便提及作为“设计之都”的深圳。深圳的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和工业设计屡屡在国际上拿大奖,撑起了“设计之都”的实力,但建筑设计与之相比似乎略弱。设计是生活与美学的连结,建筑设计是写在大地上的作品,希望未来在国际大赛上看到更多深圳建筑设计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