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网言网语>

遏止地铁噪音滋扰 制度规矩需“硬”起来

遏止地铁噪音滋扰 制度规矩需“硬”起来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杜绝在列车内大声喧哗、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等不文明行为,不能仅限于宣传、提倡或仅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还需要从制度和规矩层面进行刚性约束。

乘坐地铁时,总免不了被其他乘客的大声喧哗或手机外放声音吵扰,很多人对此颇为苦恼。不过,在昆明这种苦恼有望得到缓解。

日前,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举行《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修订征求意见稿)》听证会,拟对乘客应遵守的文明乘车秩序相关内容进行增补。《征求意见稿》一大亮点在于增加了“不得在列车内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外放声音”的规定。这一新规引起不少车厢噪音受害者的共鸣,网友纷纷为之点赞,表示支持。

列车车厢是否安静,直接关乎公共交通乘坐体验的好坏。列车车厢是相对封闭、狭小的公共空间,小小的声音在这样的空间里都容易被放大。那些不自觉的乘客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和外放手机视频、音乐,对车厢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其他乘客的侵扰可想而知。

虽然,同一个列车车厢的乘客,有着不同的需求。但,不同乘客间不同需求的满足不能互为干扰,这应是基本共识。调大音量看视频、放音乐,嗨了自己,却害了别人。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不快”之上的行为令人生厌。另外,如果个别乘客的喧哗和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那么其他乘客为了便于交谈,只能条件反射地各自提高嗓门。如此,车厢的噪音便会呈几何式地放大,最终导致车厢闹哄哄的,乘客还有可能因此错过站点,乘车体验大打折扣。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杜绝在列车内大声喧哗、外放电子设备声音等不文明行为,不能仅限于宣传、提倡或仅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还需要从制度和规矩层面进行刚性约束。

“乘地铁不外放声音”契合公共利益和价值理性,有助于让公共出行更有品质。对于此类规定,在征求完意见,充分吸纳民意之后,更为关键的是在落实上下好功夫。通过各种媒介做足宣传,让新规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是第一步;其次,为避免新规流于“形式”,还须有必要的惩戒措施跟进,让新规“硬”起来才能有效管束不文明行为。

此外,“乘地铁不外放声音”作为一种公共文明要求,需要公众参与,作为乘客也应主动自律。毕竟,营造文明、舒适的乘车环境,不仅仅是运营方的责任,更有赖于每位乘客的努力。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