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深圳新闻 > 图片深圳 > 

战疫中的娘子军

2020-03-08 08:52来源:深圳特区报

全民抗疫时刻,深圳各行各业的女性工作者,或坚守医护火线,或下沉基层社区,或全力服务保障,担当责任、冲锋在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性和温情,撑起战疫“半边天”,成为全民战疫中一道独特风景线。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撷取她们的战疫故事,温暖整座城,鼓舞更多人。

岑福兰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岑福兰

战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三院 文/图

1月21日清晨,在东南大学中大医院临床进修的岑福兰,刚上完一个大夜班。走出病房,她收到单位深圳市三医院的急召函,“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即刻回深!”来不及休息,岑福兰收拾行李,坐上最快一班飞机赶回深圳,当天就投入到深圳战疫的“最前线”,一待就是40多天。

34岁的岑福兰,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在这家医院已经工作了8年,是科里的中坚力量。“1月24日,我们对ICU原有的病人进行了分流;1月25日,我们就全员去到医院感染三科,开始接诊新冠肺炎入院患者中病情最重的病人。”

疫情早期,形势严峻,随着确诊病人一批批收治,重症病房很快进入超负荷状态。“最高峰的时候,我们接诊了40多名患者,整个ICU病房都住满了。重症、危重症患者有个特点,就是病情变化特别快,一两个小时病患的情况就差很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严密监测。因此,每次在班上,我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不停地要去观察分析各种数据,要及时对患者治疗进行调整,加上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处于缺氧状态,有时候确实感觉到蛮累的。”而这样超速运转的值班,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

虽然很辛苦,但每当看到病人经过救治,一步步好转起来,岑福兰就觉得这些辛苦都值得。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湖北来的女患者,一入院就被送到了ICU,当时,病人的氧饱和度180左右,肺部病情迅速加重,经过专家会诊,决定为她上有创呼吸机。但这名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极度焦虑,出现了高度应激反应,情绪激动拒绝插管。

病情危急,刻不容缓。这时,岑福兰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患者的手,“您看,我们这么多医护都在您身边,专家们也都来了,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您,请相信我们,让我们为您治疗!”最终,在她的安抚和鼓励下,病人终于同意了插管治疗。在有创呼吸机上经过18天,这名患者终于熬了过来。慢慢地,她下了有创,脱了无创,渐渐康复。“前几天,她已经转到轻症病房去了。”岑福兰开心地告诉记者。

在市三医院ICU医生办公室里,有一块大电子屏幕,上面动态显示着所有治疗病人的情况。一个月前,在这块屏上,信息排得满满当当。如今,这里只剩下了7名患者。“看到病人一批批脱机拔管,一批批转出我们科室,是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岑福兰说,“这时,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

在战疫一线坚守了40多天,岑福兰完全顾不上家里,两个才5岁和3岁的孩子,都是家中老人在照顾。“我先生是一名警察,这次战疫中,他也一直在一线,跟我坚守在不同的战场。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一家人能团聚,带着孩子们去自由呼吸春天的气息。”她说。

苗丽君(左一)

新乐派出所所长苗丽君

每天都会到各警区走访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焦雪珂 文/图

从警23年,现任新乐派出所所长的苗丽君没想到上级会将自己从福田调到宝安任职。“全市144个派出所,目前只有3名女所长,很少会把一个女同志放到基层派出所所长的岗位。”苗丽君坦言,她对这次“转型”还是有些“小压力”。但为了“不负重托不负韶华”,她一如既往投入到新岗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她每天都会到各警区走访,细致入微带领民警一起干。

“苗所是每天待在所里时间最长的民警,一天60%的时间都在岗位上。”新乐派出所副科级警官黄晓告诉记者,苗丽君常常以所为家,工作晚了就在所里住下,第二天接着干。疫情暴发后,白天走访社区并统筹大小工作、晚上提笔总结已成为苗丽君的日常。“从细做好‘预隔离’,安全保障‘硬隔离’。”20多天前的工作总结,苗丽君详细记录了1起疫情以及她的应对措施。

2月初,辖区某栋住户很快要被实行“硬隔离”,涉及80余户250余人,苗丽君第一次遇到这么大规模的隔离。她没有慌,第一时间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引导,确保“硬隔离”顺利执行。“没下到基层不可能写出那么多扎实的工作动态。”民警李淑琴告诉记者,苗丽君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都是字,到一线防疫的体力和写总结的笔力,让她很佩服。

大街小巷播放着防疫提示音,苗丽君怕声音太大会扰民。“社区出入口的声音大一点,中午居民要午休就把声音调小一点。”黄晓说,苗丽君在基层走访,只要想到细节问题都会“唠叨”一下。除了工作上的细心,她还把这种细心温暖身边人。前几日,苗丽君组织为防控一线警力“密谋”了一个惊喜,所里把民警家人的祝福做成视频在群里播放。3月4日一早,她还在派出所门口为当月生日的民警辅警协警组织了一次特别的生日会。

“对民警再怎么厚爱都不过分,但前提是工作要扎实做。”据了解,新乐所警力在防疫初期队伍就非常“齐整”。春节期间第一批警力轮值后期,苗丽君就敏锐地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她赶紧动员第一批轮值警力尽量不要离深,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大家也很配合。“后来证明这是对的,当上级取消休假的通知下达时,新乐所早已执行到位,没有影响战斗力。”苗丽君说。在她的“严管厚爱”下,警队在防控一线干劲十足。

吴应美

环卫工人吴应美

确保城市整洁不松懈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文/图

凌晨3点半左右,家住福田区竹子林的环卫工人吴应美就起床了,麻利收拾好,戴上口罩,4点,她骑着电动车来到中心书城片区开始了一天的打扫工作。疫情发生后,全市环卫工人依然同往常一样,没停歇一天。39岁的吴应美来自云南,在深圳从事环卫工作已经9年,很少回老家过春节,去年原本打算这个春节回老家,受疫情影响没有走成,便一直风雨无阻坚守岗位。

日前,记者来到中心书城区域,这里空旷了许多,身穿橙色反光衣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们劳动的身影更加醒目。吴应美戴着口罩、手套,拿着扫帚清扫落叶垃圾。

吴应美回忆,起初,环卫工人们还是很担心,害怕被传染,作为片区队长的她提醒队员们工作时,各人做各人的,保持距离,少与他人交流,每天上下岗都给全队50多名环卫工人测量体温,要求他们戴好口罩,做好自身消毒。随着防护措施的严密和防护装备的充足,环卫工人们放下心来。

受疫情影响,很多门店、摊档等场所未营业、不开门,凌晨4时就出门的环卫工人买不到早餐,没法进入一些场所接开水喝,上厕所也没有以前方便,吴应美比平时早起半小时准备早餐,带着出门,凌晨的打扫两小时,他们常常一口气干完,再喝水吃早饭,期间基本没有人上厕所。

吴应美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人流量少了,垃圾量也有下降,但是消毒压力变大了。“要把这个疫情防护好,公厕、公园、座椅、下水道、工具房,还有垃圾桶,这些公共场所我们都要进行消毒,一天几遍,要做细致一些。”吴应美表示,这次疫情让她更加体会到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城市整洁,他们不会松懈。

虽然没有回成老家,吴应美反而感到“庆幸”,在她看来,回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岗位,她感觉到这几年在深圳做环卫工人条件好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市民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心里很高兴。

从春节至今,包括吴应美在内,全市每天有5万名环卫工人在岗,其中多半都是女性环卫工人,他们不畏疫情,为城市的正常运转默默奉献着。

江家贤(右一)

宝安区义工联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江家贤

巾帼志愿者助力抗疫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文/图

“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宝安区义工联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江家贤是一名巾帼志愿者,从组建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建立防疫咨询热线、保障群众的“菜篮子”到助力复工复产,每个基层疫情防控的环节都有她的身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月29日,江家贤发布应急储备志愿者招募令,短短一天,收到一千余名志愿者的报名。随后,为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情绪,她组建了心理咨询服务队,24小时免费咨询。她的手机号在相关平台上对外公布,常半夜接到咨询电话,她都一一耐心解答、疏导。

江家贤告诉记者,几天前,一个南京的老人打电话来说自己的儿子从柬埔寨金边回国,途经深圳时因体温偏高被安排核酸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才可放行。他怕儿子在医院交叉感染,也怕儿子没有住处,于是打电话咨询求助。江家贤在安抚了老人情绪后,热心帮他儿子联系了隔离酒店,事情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在江家贤看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心的特质,处理工作更感性、更具有同情心同理心。“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女性志愿者能提供更为细致的关怀和体贴的照顾,让服务对象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接受。”

许多基层执法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没有时间理发,而且大部分理发店还处于暂停营业状态,这成了这些工作人员的一个小困扰。得知龙大高速罗田检疫站的300多名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有理发需求后,江家贤马上联系爱心造型企业,招募了6名理发师志愿者,自己开车带着他们,前往龙大高速罗田检疫站指挥部,从早上九点多义剪到晚上八点。

在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外,江家贤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自从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开始,她每天早早出门,晚上回去时,孩子已经睡着。对此,她心里充满了愧疚。“只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能有时间多陪陪儿子,弥补这段时间对家庭的亏欠。”这是江家贤作为一个母亲最朴素的愿望。

孔卉楠

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招采中心员工孔卉楠

建筑工地上的铿锵玫瑰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彭阳 文/图

在最近落成的深圳三院应急院区建设这场激动人心的大会战中,有不少女性员工活跃在施工一线岗位,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为“工地上的铿锵玫瑰”。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招采中心高级经理孔卉楠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项目已经基本完工。这些天来,孔卉楠正紧锣密鼓办理项目后期结算工作,忙得不可开交。

“把最急的工作分给我!”这个说话嗓门显得有些大声的就是孔卉楠,她负责项目大宗材料应急招采。“项目人多,尤其我们商务办公室,人们不停地进进出出,环境十分嘈杂,不吼两嗓子别人根本听不到。”

孔卉楠是最早进场的一批同事之一,早在大年初五就已经到了项目前线。“项目工期只有20天,商务工作必须先行一步。”时间紧迫,孔卉楠迅速就进入战斗状态,在接到项目启动命令后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打数十通电话,最终锁定了5家级配碎石、混凝土、钢筋材料供应商,并储备了6家作为应急备选单位。

看起来,工作似乎挺顺利。谁知道,问题才刚开始。此时正值春节期间,也是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很多人回家过年了,加上不少地区的交通处于中断状态。虽然材料是有了,但运输材料的司机却十分紧缺,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孔卉楠一下子没有了底。“当时都已经绝望了,恨不能自己去把那些材料拉回来。”孔卉楠说。

在反复与供货商沟通无果后,无奈之下孔卉楠决定借助朋友圈碰碰运气。她把急需运输货车的消息编成了一个小短句,并在后面附上了自己的电话,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来。

“几分钟后,电话就来了,接着就是应接不暇的电话打来。”最终经过反复的沟通确认,孔卉楠一共联系好30家运输单位协助材料运输。

随后,她连夜启动了供应单位约谈,最终锁定256台泥头车来运输材料,后续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后来,孔卉楠打开朋友圈发现,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朋友圈复制转发了她的消息。“这让我非常感动!” 孔卉楠说。

“能亲身参与深圳三院应急院区建设,十分幸运,这是我最难忘、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虽然辛苦,但值得!”

史美娟

女出租车司机史美娟

每天坚持 没歇一天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文/图

“下班回家全身消毒、洗完澡后,我才敢跟女儿说话。”史美娟是深圳安腾公司的出租车司机,疫情以来,她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出门,忙到天黑才回家,没有歇息过一天。

史美娟今年50岁,河南人,9年前随丈夫来深,当起了出租车司机,一直干到现在。两三年前,丈夫回老家忙生意,平时就由她一人照顾女儿。母女俩关系亲近,疫情发生后,女儿每天准备好酒精,守在家门口等她下班回家。“妈,转一圈,我给你消毒!”史美娟却难免有些担心。每次她都匆匆接过酒精,让女儿离自己远一点。家里老人也害怕,不同意史美娟出车。但史美娟始终坚持在一线营运。每天早上开车前,史美娟会先将全车消毒一遍,戴上双层口罩,开车时打开四个窗户,保持通风。每位乘客下车后,史美娟都会再喷一遍消毒液,遇上现金支付的,还要注意用酒精消毒接过钱的手套。除了公司每日发放的口罩,她还给乘客多准备了几份,不过疫情以来她几乎没有碰到过不戴口罩的乘客。

疫情期间,出租车的生意并不好做。有一次,史美娟兜了将近五十公里,才跑了12元钱。年前,她一天能跑五六百元,现在最多一两百,最少的几十元钱,而一天的充电费就要四五十元钱。史美娟说,就算这样,她也每天坚持上路。

这段时间,史美娟摸出了一套揽客的经验:早上七点半到十点客人多;医院兜一圈就有客;机场出租车排队久,能不能载到长途客看运气……“我也不强求一天能跑多少钱,这份工作干的是个乐趣。”从事出租车多年,史美娟觉得,出租车司机每天能遇到不一样的人,很有意思,而且工作稳定,下班还有时间陪在女儿身边。她打算,等女儿小学毕业了,继续留在深圳上学,“为了孩子也要出去奋斗。”

陈丽斌(右一)。

扶贫干部陈丽斌

战疫玫瑰坚守扶贫一线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怡天 文/图

“不串门、不集聚,尽量不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每当熟悉的声音响起,陆丰碣石新酉村村民就知道,“斌姐”带着她的“红马甲”来宣传了。

“斌姐”叫陈丽斌,是罗湖区教科院教研员、罗湖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作为扶贫干部,一年来,她带着陆丰碣石新酉村村民实现了贫困户100%脱贫目标,村民们都亲切地叫她“斌姐”。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斌姐”的工作生活节奏。1月27日,大年初三,接到工作组要求的陈丽斌匆匆赶回了新酉村。

“新酉村位于广东陆丰,是广东省最大的贫困村,有358个贫困户,常住加上外来人口有6万多人,又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带,人员往来复杂,村里医疗条件有限,防疫工作十分艰巨。”陈丽斌介绍,疫情期间,她每天早上先去村委,找村书记商量,安排白天的防疫事项,完成台账和报道工作;晚上9点后,还要去各个防控点慰问值夜班的村干部;回到宿舍,仍要查阅相关的疫情信息和防护常识。“一忙起来甚至都顾不上梳头发。” 陈丽斌拿出手机打开其中一张工作照给记者看。

“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每次我都特别注意宣传广告粘贴的位置。”说到此处,陈丽斌停顿了两秒:“因为我不太懂当地语言,每次张贴广告前都先请村干部读几遍;村里的大广播小喇叭也是用普通话和当地话轮流播放,保证本村人和外来人员都能宣传到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陈丽斌又忙着帮助贫困户及早复工复产。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贫困户温妙雄,这位85后小伙在得知自己的工作能为防疫前线提供帮助时,主动要求复工。陈丽斌微笑着说:“温妙雄经家中变故,性格内向,经帮扶脱贫后的他慢慢变得开朗,这次主动找我帮他回广州复工,我真的感到特别欣慰。”

带着乡亲脱贫致富,她是帮扶路上的一把好手;领着村民抗击疫情,她是冲锋陷阵的战“疫”玫瑰。当记者感慨“斌姐”的这个妇女节要过成“劳动节”,她却说:“希望多年后,回忆起这个特别的节日,嘴角扬起的是能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的欣慰的微笑!”

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福田营业厅的杨丽娜,正对自动服务机进行消毒。

水务巾帼

在深圳水务战线,有这样一群专注而无畏的她们——既是水务工作者,也是妻子、母亲和女儿。从严格把关水质的化验员,到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抄表员,从营业厅里面对客户的每一个微笑,到生产一线一丝不苟的每一次操作,无不展示着水务巾帼的风采。今年的三八节,与往年相比,她们的身上除了奉献,也多了一分果敢。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陶柳 摄

3月底即将退休的兰小英是深圳水务集团福田分公司的一名抄表员,正读取井下式水表。

佘楚云

供电卫士佘楚云

守护电网主动脉的安全稳定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图

3月6日,在500千伏深圳站#5主变GOE套管更换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出入口,一台白萌可爱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测温,监测着每一位人员的体温。

这台能测人体温度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就是为保障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安全,深圳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网络安全助责佘楚云和她的同事自主改造后的产品。她负责实施的人脸识别、高精定位等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到防疫巡视、安全督查等作业,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接触或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佘楚云个子娇小,面容温婉,却冲锋陷阵,果敢坚毅,在守护电网安全运行方面屡建奇功。

为解决变电站铅酸蓄电池电压不均衡的弊端,她曾带领团队跑遍了100多个变电站,对比分析了5000余条实验数据,持续攻关100多天,仿真电路实验数百次,最终自主设计完成“基于DC/DC变换器的蓄电池电压均衡回路”,有效改善了蓄电池电压偏差度问题,可延长电池组寿命1年以上,并提高了变电站储备电源的可靠性。

她和团队自主研制“蓄电池无隙跨接与电压管理一体化装置”,每年可节省20万元经济效益;自主研制“380V站用电系统短路故障查找仪”,每年可降低人力工时约450小时;主要负责“绿色能源在变电站辅助系统的示范应用实践”项目,为新能源在变电站的应用作出了实践性尝试……

2018年6月,佘楚云从生产一线来到网络安全管理岗位,这是一个刚设立的全新岗位,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全新的挑战。她摸着石头过河,日常工作已是满负荷运转,下班更是挑灯夜读,在2019年极具挑战的网络攻防演习中,更是日均工作学习超12小时。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防止疫情风险与网络安全风险叠加碰头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点,这也对网络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佘楚云第一时间组织远程排查变电站网络安全隐患,涉及397各变电站网络边界设备,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安全。

“父母从小便教育我说,做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佘楚云说。这也促成了她“出我之手,必属精品”的人生准则,激励她在奋斗中前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守护电网主动脉的安全稳定,彰显电网企业的巾帼风采。

杨景雯

杨景雯

海淘70万只口罩助力抗疫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文/图

“我是1月20日飞抵加拿大,原本要看望春节不能回家的女儿,回国前近一个多月基本每天都在海淘口罩。”3月7日,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景雯和记者分享了自己过去1个多月“探亲变海淘”的难忘经历,她笑称,自己已从“口罩小白”成了“口罩通”。

按计划,杨景雯本应乘坐1月30日航班回国,但航班突然被取消,她被迫暂留在当地。1月底,得知深圳一线抗疫医院的医疗防护物资告急,杨景雯立即行动起来。

当时国外的防护物资,特别是供医护使用的高级别防护物资非常紧张,杨景雯发动女儿、朋友以及女儿的同学帮忙,大家分头在当地及周边区域一家家药店搜罗捡漏,只要听说哪里还有口罩就马上赶过去。杨景雯说,药店难买到,就想办法搜罗生化实验室、建筑类、工业类的高级别防护用品,蚂蚁搬家一样,积少成多。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杨景雯及协会同事最终从多个国家采购到了共计近6000套防护服、5万只各类高防护口罩的医疗物资,送到一线抗疫医护人员手中。

在“海淘”医疗防护物资的同时,杨景雯和协会秘书处的同事还紧急筹划协助会员企业尽快做好复工复产的准备。2月4日,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在会员单位中启动了口罩团购,组织需求防护物资的会员企业寻找海外口罩厂家进行采购。

杨景雯说,在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会长朱舜华的支持下,组织会员企业参加与其他商协会合作釆购,在被其他团体高价抢单后又立即利用协会多年积累的海外关系,通过会长单位与深圳几个大企业合作向国外的口罩生产厂家直接订单。最终他们为近40家企业团购了70万只口罩。在各种措施的协助下,目前深圳钟表行业的复工率达70%。

近一个月国外淘口罩的经历,让杨景雯感受到了国人的团结和爱心。最初物资没有临时仓储点时,杨景雯女儿的华人学长主动免费提供仓库,帮忙将物资拉回仓库,并在深圳物流企业的帮助下,将物资顺利安全地送回深圳。杨景雯感慨道,疫情让中国人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杨景雯在3月初回到了深圳。回国前,她将原来打算带回国的最后一批口罩寄往了瑞士,她说:“此前我们到处找口罩时得到瑞士朋友的帮助,现在瑞士发生了疫情,物资告急,希望这些口罩能尽到微薄之力。”

刘司阳

女教师刘司阳

带着学生“云旅行”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文/图

“从乌鲁木齐到深圳,跨越4000多公里祖国河山,中间将有怎样的风景变化?……”3月2日清晨5点多,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一(2)班有家长发现,钉钉群里班主任刘司阳老师已经发出一条通知:“……周一班会课视频已经上传,请家长自行下载。”

打开《火车上的班会课》视频,一列行进的火车和刘老师熟悉的声音奔驰而出。

跟随云端班会一路向南

“明天的航班又被取消了!”2月22日晚,正在收拾行李的新疆女孩儿刘司阳只能刷火车票碰碰运气。

“2月29日晚上出发,40多个小时的车程,3月2日晚上才能抵达深圳,可是3月2日上午还有一节班会课,怎么办?”她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把沿途风景做成视频,让孩子们来一趟穿越中国大陆的“云旅行”。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40多个小时,手机、充电宝的电量很快就用光了。不得已,她到火车连接处的洗手池旁,借用每节车厢池子上方仅有的充电插座蓄电,晚上她就站在这里边充电边录制配音。

视频里,刘司阳努力为孩子们还原着一路山水,既有群山、峡谷,也有荒漠、草原,更有花开成景小河如诉。为了精准,她坚持百度百科,详细列举了每个地方的地貌人文、民俗风情。

“云上旅程”藏着衣钵相传的真情

“谢谢刘老师,新疆好美!”“孩子开心地说要坐火车、吃手抓饭、去乌鲁木齐!”“等他们长成风华少年,一定不会忘记与刘老师一起的特殊‘旅行’。”……视频赢得了一众好评,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因充电而断断续续的拍摄、剪辑、配音工作一直持续到了3月1日晚上,借助着安全通道微弱的指示灯,她在过道上足足坐了一宿,终于在凌晨5点完成了这段15分钟的视频。

“妈妈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她讲给我、我再讲给孩子们……”原来,刘司阳的妈妈是退休的初中语文老师,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多了几许教育智慧和灵感。“在收到反馈的某一刻,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衣钵相传,教师的工作本就该如此。”

“有点遗憾,受到网课时间限制,关于甘肃省会兰州的部分视频里没有体现。”刘司阳透露,这周利用上网络课的间隙,正在整理兰州以及西安到深圳这段路程的素材,她计划出一个续集,在下一次班会课上,继续她和50个孩子们的“云上旅程”。

朱玉兰

社区干部朱玉兰:

“绝不怀柔”又“柔情满怀”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面对疫情,社区防控是关键。宝安区新安街道甲岸社区党委书记朱玉兰认为,社区防控疫情,“一是要绝不怀柔,又要柔情满怀。”

率先细化片区10个战疫战队、实施进出卡人员管制、叫停堂食等强硬方式,被朱玉兰称作是“绝不怀柔”。甲岸社区有10本“战疫日记”,上面如实记录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不足、进步以及感动,确保每一项防控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每栋每人,每天有迹可循。在其中一本上,记者看到,“我们对此违规行为表示遗憾,也已进行深刻反思,现在签下承诺书,保证在疫情稳定结束前绝不营业。”这是甲岸旧村某小酒馆老板被社区战疫纠查队队员纠查出在店内提供堂食服务后,在保证书上这样写道。

“有方法、有态度、有温度。”朱玉兰说,甲岸的防控过程中,总结出“1个核心,2个重点,3个突出,4条防线,5项举措,6本台账”的“123456”工作法。新安街道在梳理该工作法,整合其他社区的基层探索成效,推出了《新安街道社区小区疫情防控简易指引》,科学规范指导社区防控。

面对社区居民,她说,“要柔情满怀。”考虑到隔离在家居民的许多不便之处,朱玉兰在1月31日启动“甲岸580(我帮您)”战疫暖心便民服务专项计划,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扫码下单、开通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建立暖心服务微信群、公众号留言等方式,畅通暖心服务渠道,并全力发动社区党员、社区人才队伍和热心居民等主体力量,为居民提供“帮购物资”“帮取快递”“帮倒垃圾”“帮助复工”“帮缓压力”“帮解问题”等“我帮您”暖心服务。

2月17日下午,甲岸社区原确诊病例人员治愈回家。18日一早,朱玉兰二话不说拎起米油等生活物资和消毒水等防疫物资,上门对他们慰问,并对社区居民发出倡议,倡议大家向他们表示康复祝贺和欢迎回家。“让我们一起,笑脸盈盈,祝贺他们,欢迎他们回家!过去十几天的战斗中,他们很勇敢……”在她的倡议下,甲岸社区爱心居民还为他家捐赠了50个口罩、5瓶消毒液等物资。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