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贫困村变小康村 袁家村带动万余农民实现增收
2020-10-27 15:01
来源: 群众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贫困村变小康村 袁家村带动万余农民实现增收

群众新闻网讯提起陕西袁家村,人人都得竖起大拇指。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曾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曾经的袁家村是个只有62户286人的小村子。地处礼泉县烟霞镇以北,干旱贫瘠,历史上是个“点灯没油、耕地没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烂杆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找水改土,粮棉产量跃居全省前列,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八十年代,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一跃成为陕西著名的“小康村”。

现如今,通过挖掘关中地域文化、发展民俗旅游,袁家村已经是一块声名远播的金字招牌,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袁家村实现了年游客接待量60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超过10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十万元以上,贫困村变小康村的故事被很多人称之为奇迹。

奔小康的劲头足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受益于袁家村的快速发展,周边万余农民实现增收。

高勉良是距离袁家村十几分钟车程西屯村的低保户,今年57岁,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剩下自己和老伴俩人过日子,老伴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开支主要靠他一个人。

高勉良回忆,以前日子过得苦,上一辈留下的土房子逢下雨就漏水,家里也没个固定收入。但从三年前开始,家里日子明显好起来了,2017年,村上设了公益性岗位,高勉良开始有了固定工资。“我现在负责村上的环境卫生,月收入600块,这样一年算下来有7200元,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除了固定工资,2017年下半年,政府还给高勉良提供了近4万元用于危房改造。“我们家现在房子也盖起来了,政府补贴4万,我自己花了2万多。”提到新房子,高勉良的喜悦跃然于脸上。

说起袁家村,高勉良说:“袁家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了,我们村子里有好多人在这上班,有人干餐饮,有人当保安,一个人一个月能挣2000块左右。有些人在袁家村入股,一年也能分一万多。”

高勉良所在的西屯村,在袁家村的西南方向,位置紧靠108国道和旅游大道,和袁家村属于同一社区。这几年,袁家村发展的越好越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观光客来品尝关中小吃,高勉良闲暇时就在路边摆摊,卖卖家里的土特产,也能增添一笔收入。

今年,西屯村也开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高勉良入了一万元的股。闲的时候,高勉良就自己在那算分红,算着算着,就觉得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扶贫攻坚公司助脱贫合作社让股助增收

背靠袁家村,周边的村民都富了起来。今年68岁的周秀玲,住在与袁家村一路之隔的东周村,她在袁家村辣子坊里面已经上了8年班了。“年纪大了,其他活也做不了,在辣子坊挑辣子、碾辣子,一个月给我两千二的工资,我家那口子在景区里卖水也有收入,这些年日子真是好多了,你们不知道我有多感谢袁家村这些领导。”周秀玲向记者说道。

袁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创战介绍,为带动周边村200户611名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袁家村以公司带动扶贫、投资入股扶贫、创业平台扶贫、就业岗位扶贫四种方式扶贫。“我们从实际出发,专门成立了陕西礼泉关中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简称扶贫攻坚公司。对周边100户贫困群众进行扶贫贷款,将贷款以股份的形式在袁家村股份合作公司入股,进行保底分红,使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到袁家发展的红利。除此之外,在众多的合作社中,村上选择了培育较为成功的、业态发展较好的合作社,进行让股,将贫困户资金分别入股到各公司,实现分红增收到脱贫。集体设立固定摊位若干个,为贫困户免费提供,使其从事力所能及的小本经营,出售自家或当地农副产品,增加家庭收入。”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