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歌
2021-04-09 09:1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英雄之歌

人工智能朗读:

还有一首军歌,我也熟悉,歌名简单直白——《我是一个兵》。

父亲也熟悉。

他的战友也熟悉。

王虎山,今年71岁。我小的时候,他见过我,见过母亲,见过弟弟。是一位朴实、耿直的叔叔。

1969年12月13日,他从河北冀州(当时为冀县)当兵入伍时,刚满18周岁。他说他属于“战时征兵”,与苏联悍然入侵我国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的珍宝岛相关。到部队后,他被编入新兵一连;部队教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我是一个兵》。新兵训练过程中,各新兵连进行拉歌唱歌,唱的都是当时的军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是那样心潮澎湃。”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打败了日本狗强盗

消灭了蒋匪军

我是一个兵

爱国爱人民

革命战争考验了我

立场更坚定

嘿嘿嘿枪杆握得紧

眼睛看得清

谁敢发动战争

坚决打它不留情

……

这是一支力量之歌,战斗之歌。其情豪迈,其音铿锵,其势雄壮,其力宛如排山倒海。在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西方舆论称中国有“两颗重磅炸弹”,一指作家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指歌曲《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兵者,保家卫国者也。保谁的家?卫谁的国?保老百姓的家,卫老百姓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来自老百姓的兵,保自己的家,卫自己的国,此乃使命、责任、担当,铮铮誓言,拳拳我心,撼天动地。

正是这样的兵,“打败了日本狗强盗”,驱逐外患;“消灭了蒋匪军”,平定内忧。如此,家园清明,天高日晶;万丈霓虹,山河壮丽。

正是这样的歌,以锋利肃杀之势,风行于战场,于炮火硝烟之中,力之所及,呼号愤发,使敌人色变胆寒,即便是金石之质,亦无不被摧败。

《我是一个兵》词作者陆原,原名陆占春。1942年参加八路军。曲作者岳仑,也是一个兵。1949年10月1日,当他们走到湖南衡山县富塘镇碧塘村时,从通讯连传来巨大喜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惊人的喜讯使小山村一片欢腾,扎牌楼,架彩山,鞭炮齐鸣”。陆原和岳仑都是“文艺兵”,一个拉手风琴,一个拉小提琴,为欢欣雀跃的战士和群众伴奏。正是从那一刻起,陆原和岳仑萌生为新中国创作一首歌曲的愿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15日,在人民志愿军渡江前夕,毛泽东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发电报称:

我人民志愿军决于十月十八日至迟十九日开始渡江前进,粮食等项则应立即前运勿延为要。

保家卫国的战斗即将打响。

此时,陆原和岳仑的创作也有了“眉目”。他们发现了一首《枪杆诗》:“俺本来是一个老百姓,放下锄头来当兵……”陆原联想起一首抗日歌曲:“老百姓,老百姓,扛起枪杆就是兵”。正是源自“生活”的素材,成就了《我是一个兵》的“原始”歌词:“我是中华一个兵,来自苦难老百姓,打败万恶的日本鬼,消灭反动蒋匪军”。

“岳仑吸取民歌乐汇和鼓点节奏,激情勃发,才思奔涌,一鼓作气谱出了《我是一个兵》的曲调”。

真正的艺术作品的产生,往往是“偶然”的;“偶然”之中又存在“必然”。此种“偶然”,也许是灵光一闪;此种“必然”,却来自作者长久思考,蓄意观察,敏感捕捉,乃至一气呵成,于朴实无华之中尽显魅力。

让我们永远记住《我是一个兵》的诞生。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作者:两个激情满怀的解放军战士;力量:杀敌于无形;生命:传世之作。

[编辑: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