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梵净山
2022-07-09 13:2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千面”梵净山

人工智能朗读:

梵净山是“动物王国”,也是“植物宝库”。春夏相交时节,梵净山的鸽子花竞相盛开,远观之,好比成群的蝴蝶有组织地翩翩起舞;近观之,好比整齐列队的鸽子,微风拂过,摇头晃脑。鸽子花是当地人的称呼,实际上这是珍稀植物珙桐开出的花朵。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

94872b55047c8eb73db33246c534c7b5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4月21日在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

“武陵之源”崇尚共生

自北宋以降,梵净山与宗教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佛教兴盛的基底,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梵净山”也因此而得名。梵净山在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

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周围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翠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4db553432318c54588f6fb7a018b15f9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4月19日拍摄的贵州梵净山寺庙夜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文斌摄

无论是周边县城乡镇曾修建的宗教文化场所,还是梵净山崇山峻岭上建造的寺院、庙宇、石碑,都承载着宗教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兴盛和发展。而这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编辑: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