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 市民防护该怎么做?
2023-01-09 16:0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人工智能朗读:

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 市民防护该怎么做?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回归乙类管理。实施“乙类乙管”后,防控重点有什么变化?市民还需要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吗?春节返乡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卢洪洲,他表示重点关注以下几点:每个人都要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市民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做好科学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和孕妇等高危人群要防范感染新冠病毒风险。

筑牢“两道墙”防止新冠患者发展为重症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但其仍然是传染病,人们仍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不可抱有‘早阳早好’的错误心态。”卢洪洲表示,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

当前,市三医院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市三医院本次收治患者老年人占在院患者61%,合并基础疾病多、需要呼吸支持多,目前医院需要高流量、无创、有创治疗患者占比24%。据卢洪洲介绍,深圳市三医院根据国家、省、市卫健委的要求,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做了充分准备,完成了重症床位数量准备,医院现在综合ICU床位200张,可转换重症是165张。在重症人力资源准备上,市三医院加大培训力度,使非重症医务人员掌握重症救治理论,再按照重症+内科+外科+麻醉+康复+中医医生等组成团队不断提升非重症专科医生救治能力。在重症设备储备上,目前,市三医院储备了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224台、无创呼吸机84台、有创呼吸机96台,随时调配和增补。此外,在市卫健委的调配和支持下,市三医院药品可满足目前患者救治需求。

卢洪洲强调,科学精准防范新冠重症患者的发生,重在“抢前抓早”,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键。“在新冠感染患者发展为重症之前,我们有两道防护墙,第一道防护墙是接种疫苗,第二道防护墙则是口服小分子药物,这两道防火墙‘强强联手’,绝大部分不会出现重症。”卢洪洲说。

市民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卢洪洲表示,政策调整后,市民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文明用餐,保持居室整洁,常通风,清洁为主,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在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时,市民应规范佩戴口罩。

卢洪洲提醒市民,可适当储备相关药物,在出现疑似新冠症状后,可先进行自我抗原检测,若结果为阳性,且症状较轻时,可居家治疗。若出现症状加重趋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或具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

老年人、孕妇等人群要防范感染风险

“新冠病毒对全人群易感,而在易感人群当中,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和孕妇等人群是高危人群,需要特别重视。”卢洪洲强调,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有老年人的家庭和养老机构更应该防范感染的风险。同时,老年人也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个人防护措施。

在临床中,有基础病,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卢洪洲表示,孕妇也是特殊的群体,怀孕期间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春节返乡仍要做好个人防护

今年春运已经开始。卢洪洲表示,目前,多地还处在新冠感染的高峰期,而且以往冬春交际也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期,在人口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

“尽管近期新冠防控政策作出了适时调整,但不论是乙类乙管还是乙类甲管,个人需要做好的防护措施仍然不能放松。”卢洪洲表示,市民应合理安排出行,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就不要外出。市民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做好健康监测或者抗原检测,在没有排除风险的情况下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不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此外,市民也要做好一些防护物资的准备,比如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等。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随时保持手卫生。

[编辑:石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