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滴水映照大民生。深圳市水务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构建稳定安全的水源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供水设施高质量建设,稳步提升城市供水管理和服务水平,将优质的自来水送至千家万户,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实现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未来注入不竭“水动力”。
积极构建稳定安全的水源保障体系
7月29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A7标GZ13号至GZ13-1号右线区间最后一仓自密实混凝土完成浇筑,这标志着A7标隧洞内衬施工已全部完成。在工程全线,一万余名建设者日夜奋战,加快推进剩余内衬施工、机组安装、通水调试等工作,全力攻坚年底通水目标。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从西江引水到包括深圳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群,解决城市生活、生产缺水问题,提高供水保障程度。深圳市境内的配套工程——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管工程(西南线),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罗铁线)、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公清线)也均已开工,正在紧锣密鼓地紧张建设。
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人口密集、产业发达,但本地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缺水城市。多年来,深圳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外引内蓄并重、开发保护并进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源工程网络体系。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我市将形成东江水源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三大境外水源工程联合供水的格局,利用境内29座供水水库调蓄能力进行优化配置,以供水网络干线、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连通工程、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等7条输配水干线,以及东清输水、西南支线、梅林支线等41条主要输配水支线,形成“两江并举、四源共济、东西互通、调配灵活、平急两用、优质充足”的城市水源网络系统,实现“城市双水源、水库双连通、水厂双水源、小区双保障”的“四双”保障以及城市应急储备能力满足90天供水安全保障,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供水支撑。
大力推进城市供水设施高质量建设
7月19日,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的罗田水厂新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座规划占地面积18.9公顷、总控制规模100万吨/天的现代化水厂,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配套项目。建成后,它不仅成为深圳第一座引入西江水水源的自来水厂,也将成为宝安区供水规模最大的水厂,承担松岗、燕罗、大空港、宝安中心区的供水重任。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45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749万立方米,供水管网总长度达2.08万公里。2022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约18.43亿立方米。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我市正在加快推动市政自来水厂新改扩建及工艺升级,开展南山水厂、东湖水厂等20余座自来水新建扩建及深度处理改造。同时,推动早期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小的小水厂关停整合,提升全市自来水厂集约化运行水平。预计到2025年,全市市政自来水厂数量下降至33座(不含备用水厂),供水总规模增加至837万立方米/日,全部配备深度处理工艺。
供水质量也与管网体系密不可分。除了市政管网完善、区域间互联互通管道建设、提高供水管网建设标准等工作外,我市重点关注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下大力气解决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完成1000多个城中村社区老旧埋地供水管网改造、3500个居民小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170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并移交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改造后,小区管网漏损率大幅下降,用户终端水质明显提升。到2025年,将完成全市剩余1000个居民小区供水设施提标改造。
与此同时,全市供水系统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依托“深水云脑”持续迭代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能力,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数据智能的一体化智慧供水保障体系,打造全流程智能感知、全链条智能运转和全场景智能分析有机联动的供水智能体。预计到2025年,实现少人值守的智慧厂站覆盖率大于90%,管网爆管侦测准确率大于90%,维抢修到场及时率大于99%,线上服务办理率大于97%。
稳步提升城市供水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罗湖区太白路东湖豪庭小区,去年新设的电子水务宣传栏十分醒目,上面不仅有供排水管网数据、加压规模、水池清洗时间、最近水质检测数据等基本情况,还留有小区专属的“水务管家”的联系方式。
近两年,伴随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陆续实施,我市居民小区的供排水条件大为改善,供水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同步升级,全面推行供水服务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我市各供水企业全面推进供水管理进小区工作,实现从源头到水龙头“全环节、全链条、全过程”专业化管理,筑牢城市供水“最后100米”安全屏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用水报装“零申请、零跑腿、零材料、零投资”四零服务,建立健全供水服务可靠性管理机制,协同优化水电气视网联办服务流程;打造“半小时服务圈”,推行“水务管家”服务,接报涉水问题,半小时内抵达现场处理,使服务穿透小区红线,直达用户终端。
同时,我市还积极打造优质饮用水配套标准体系,相继出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优质饮用水工程技术规程》《二次供水设施技术规程》等建设类、运维类等技术标准13项,提升自来水厂、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建设标准和运维管理水平;持续加强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水质管理,在现有HACCP水质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吸收运用世卫组织水安全计划(WSP)全流程风险评估与多级屏障管控理念,预计到2025年,用户终端水质合格率将稳定达到9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