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开局之年。推进这项“头号工程”开好局起好步,对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省委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明确将“百千万工程”列为奋力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提出要全面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省21个地市全部出台了相关专项文件或者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实。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城镇能级,发展强村富民……各地陆续推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快建设焕然一新的县镇村。
县域振兴正当时
瞄准百强县、冲刺千亿区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镇村,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
广东县域综合实力较弱,今年7月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中,仅有惠州博罗县入围,无一县域进入“GDP千亿俱乐部”。
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必须啃下县域这块“硬骨头”。
从各地“百千万工程”施工图来看,冲刺“全国百强县”、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工业强县,已成为多地瞄准的明确目标。
惠州提出要打造两个“百强县”,一是支持惠东县打造山水林田湖海联动发展的山海之城,重回全国百强县行列;二是支持博罗县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全国百强县位次进一步提升,加快挺进GDP千亿县。
肇庆四会则联同肇庆高新区健全“晋位百强榜”协同工作机制,力争今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2022年,四会全域GDP达到7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此外,揭阳普宁和惠来、汕尾陆丰及海丰等地同样吹响冲锋号角,朝着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努力进发。
目标的擘画绝非只是口号。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地纷纷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
例如,惠州谋划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太平岭核电等重大项目,加快建成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前7月工业经济增长态势持续上扬;揭阳锚定绿色石化、海上风电产业两大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石油广东石化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上半年GDP增速全省第一。
一支支“异军突起”的制造业新势力,成为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头号工程”的大擂台上,“区”的高质量发展同样备受瞩目。
8月8日,“2023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广东赫然上榜17席,数量全国第一,包揽了前十强的8个席位,可谓“一骑绝尘”。
广深两地分别占有7席和6席,“双子星”引领示范功能愈发强劲;佛山、珠海各自占有3席和1席,排位表现亮眼,跃然成长为新引擎。
聚焦“千亿区”进位赛,各地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进的发展态势。
——广州为各区“量身定制”发展新蓝图,致力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
——深圳提出做大做优都市核心区,提升东部发展能级,拓展北部发展腹地,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发展格局;
——佛山协同推进向中、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五大产业经济板块建设,加快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激发提升“镇能量”
“千亿镇”带动更多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
城镇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百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广东“镇能量”被进一步激发。尤其是以镇域经济发达闻名的珠三角,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全省更多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镇崛起。
南海区狮山镇、顺德区北滘镇——全国四大“千亿镇”中,佛山独占两席,尤为难得。
但这仅仅是开始,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千亿镇街”已成为佛山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镇域经济跃升,“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冲刺“千亿镇街”。
冲刺“千亿镇街”的不只是佛山。今年以来,珠三角多市也纷纷出台新政策、推出新举措,朝着“千亿镇街”目标进发,争先进位氛围愈发浓厚。
据赛迪顾问和赛迪四川联合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佛山13个建制镇上榜前100强、14个建制镇入围前500强。广东入围镇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莞28个建制镇全部入围,广州16席,佛山14席,中山12席。
东莞和中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直筒子市”,没有下辖县区,镇街是其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
2022年,东莞32个镇街GDP全部过百亿。今年东莞提出镇村“创先、进位、消薄”齐头并进,力争在2025年形成2个“千亿镇”,2027年形成4个“千亿镇”并诞生总资产百亿元村。
中山则明确要大力实施“强镇”八项行动和“兴村”八项行动,力争5年内打造2个GDP700亿元以上镇街、3个GDP300亿—700亿元镇街、5个GDP200亿-300亿元镇街。
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产业美”,还要“环境美”,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
目前,广东1123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348个圩镇进一步达到“示范圩镇标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今年全省将建设100个美丽圩镇省级样板、发展壮大50个中心镇,并引导一批建筑业企业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强村富民新思路
做大村集体经济,培育乡村CEO
广东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全省有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过程中,各地抓住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等重点,一批符合地情实际的发展新思路、新模式陆续涌现。
从根源上看,底子薄、基础差、资源弱小而分散,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成为地市突破瓶颈需要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资源,设立公司法人,开展经营活动。
记者梳理政策文件发现,多地政府开始探索由政府牵头建立经营实体,注入部分资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项目,带动镇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和农民致富增收,推动解决镇村基础建设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比如,韶关推广设立的强镇富村公司,江门开平、新会等市、区试水的强镇(村)富民公司,云浮的“政银企村共建”投融资模式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怎样找到因地制宜的科学方法?多个地市在 “树标杆、立示范”的基础上,走出既有共性又具差异的探索之路。
例如湛江,今年要求每个县(市、区)年底前至少完成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增完成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与之配套,湛江每月选择2个县(市、区)开展比学活动,帮助当地找痛点、疏堵点。
科学方法加持下,人才也不可或缺。为了把人才留住、用好,地市也想了不少方法。
就在上个月,广州市“百千万工程”乡村CEO学堂(第1期)开课了,45名有志参与乡村建设的创业青年、优秀村镇干部等走进学堂,全面提升乡村产业管理能力。
“乡村振兴,核心是人才振兴。现在最缺乏的是乡村经营、运行的人才。”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培养一批敢创敢闯的乡村青年CEO很有必要,要积极推动“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员”向“村村都有CEO”转变。
用好考核“指挥棒”
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
如何检验“百千万工程”务实功、见实效?《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建立“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对市县党委、政府及省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活力。
“省指挥部办公室综合考虑实力指标、潜力指标,对全省65个区和57个县(市)基本完成了县域分类,研究起草考核评价办法,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广东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德忠介绍,考核重点突出前后变化、突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考核明导向,干事有方向。在全省考核的基础上,地市考核则更精准聚焦各项工作,有力推动各地政府补短板、锻长板,助力高质量发展。
“对标对表全国百强县,攻坚克难,实干当先”“坚持制造业当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质蓄能”……今年以来,广东全省县级一把手纷纷通过“县委书记打擂台”视频节目亮相,他们亮承诺、亮思路、亮招数,展现了在加快县域振兴赛道上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火热态势。
事实上,各地市不仅通过“比武打擂”自我加压,还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在比学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
地市比学赶超氛围浓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广东在部署“百千万工程”时明确要求,要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各地通过比学查找不足、明确目标,消灭差距、追求先进;其次,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把资源力量都汇集到目标任务上来。
比如潮州,在开展镇(街)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排头兵”比学活动时,把考核机制有机融入比学活动,确保比出实效;再如汕尾,创新开展“百千万工程”亮牌考核工作,每季度对4个县(市、区)、3个功能区和市直(含驻汕)成员单位进行考核。
在“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各地真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镇村面貌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县域发展动能进一步激活。
【策划】王义军 黄灿 郎国华
【统筹】王溪勇 徐林 曹斯 罗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