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09-21 11:45
来源: 南方网
人工智能朗读:

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详实,内涵丰富,是一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辉。报告紧紧围绕主题,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有关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青年工作的逻辑关系,充分且深刻地回答了中国青年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如何善作善成和中国青年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如何作为这两个关键问题。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工作的逻辑关系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做好青年工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联,青年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和进度,反之中国式现代化呈现的社会样态又进一步塑造着青年的思想品格。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青年力量。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需要广大青年共同积累。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青年人力缺口扩大。青年劳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青年工作,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就是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力量。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成果需要青年守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历史充分表明,施行霸权主义的西方国家经常插手别国内政,苏联解体、古巴导弹危机均是前车之鉴。做好青年工作,就要引导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度警惕西方国家对我国国家道路和制度的同化和诋毁,捍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现代化发展成果。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需要青年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催生了大量新业态,优化了上一代以手工技术为主的产业布局,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建立起新兴产业链。当代青年身处新时代的变化之中,与新业态相伴成长,在驾驭和理解新兴事物上有先天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年人才更具有时代性,更适应新兴产业的工作需求,蕴含着投身新兴产业的巨大能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绝对主力。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塑造着广大青年的品格。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当今时代,青年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机遇和环境。五四运动时期,国家积贫积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之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并塑造了一批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新青年。抗战时期,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了抵御侵略、争取独立,时代塑造了以杨靖宇、董存瑞、刘胡兰同志为代表的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铁血青年。建国以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快车道。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把国家从百废待兴建设成繁荣富强,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以雷锋、钱学森、焦裕禄同志为代表的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重大贡献的青年先锋。现如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所需要的青年品格也将在社会的实践中逐步显现。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工作的新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人的发展和成才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在多个场合多次发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身上”等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青年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炼了做好青年工作的理论内涵,总结了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又一次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青年思想。

(一)做到以“理”服人,始终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新时代青年白皮书》显示,新时代中国青年享受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迈上新台阶。他们接受了系统的义务教育,对事物认知变得更加理性、客观,成为最讲“道理”的一帮人。因此,如何做到以“理”服人,便是当今青年工作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内化成稳定的思想品德。“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就必须对党的理论知识真懂、真信、真学、真用,对理论知识时刻保持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反复研读各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原著,谈体会、写感悟,充分吸收其理论内涵,力求达到常读常新的思维境地。另一方面,积极实现理论的外化应用。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与中国共产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都深刻阐明了理论外化于具体实践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与北京大学的青年交流时谈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学习研究理论必须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问题意识,紧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的抽象通过实践具象化,在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伟力的同时开拓实践的新境界。

(二)做到以“情”动人,始终把走亲走近青年作为工作落脚点。当代青年处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经历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和数字化技术革新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局势动荡、世纪疫情大流行、社会各类思潮交织影响的复杂局面。他们的思想动态若没有得到充分正确的引导,极易走样、跑偏。因此,创新做好青年的思想引领,是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努力争取青年群体的深度信任。古语有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当我们在工作中以诚心与青年群体打成一片,他们也必将以诚心来作出回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争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多花点时间与青年人交心,不要与青年人产生距离感。其次,主动缩短与青年人的思想距离。新时代的青年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随着图书、电视、电影、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青年所需所盼的生活内容较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深入青年身边”,我们必须深入他们的“朋友圈”,适当加入他们的“娱乐场”,以朋辈的姿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三)做到以“事”聚人,始终把为青年办实事作为工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百年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真正践行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理念。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一以贯之地落实党的意志,站在青年工作的维度为广大青年办实事、谋好事,以解决一件件青年之所想、青年之所急的愁事难事来凝聚青年思想,赢得青年真心。一是打造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性闭环。针对当前广大青年重点关注的求学、科研、就业、收入、住房、医疗等问题,要深入基层调研,集中收集青年们对这些重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对他们给出的答案进行细致研究、分类回应,然后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并坚持保质保量地贯彻落实下去,最后及时收集青年同胞的真实反馈,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从广大青年提出问题到青年工作者调研问题、回应问题、制定对策、落实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反馈,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青年同胞的“难事”“糟心事”才能不断得到解决或优化。二是落实为青年办实事的主体责任。广大青年工作者应筑牢为青年办实事的主体意识,增强为青年办实事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在青年群体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积极协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其学业上的困惑,要耐心细致解答;心理上的困扰,要懂得倾听;生活上的困难,要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三、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艰难求索,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大历史跨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开拓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的道路,正是我国民族复兴的快车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力军,我们需坚定追随党的步伐、听从党的安排、响应党的号召,把落实到自身的具体责任履行到位,驰而不息、锲而不舍地完成党赋予青年的各项任务,哪里有需要就奔赴哪里,哪个领域“卡脖子”就朝着哪个领域进发,认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箴言,扎实固基础、练本领,做行动的巨人。

(二)把握好干事创业的辩证法。当下,空有报国之志、鲜出强国之力的人有之;敢想敢做但屡做屡败的人亦有之。这些青年人时常沉浸在积极亢奋和消极懈怠的对立情绪中无法自拔,难以处理好远大理想与现实行动、美好憧憬与落实落地的辩证关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指引,他要求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这要求青年人要胸有大志、怀揣梦想,但梦想必须与脚踏实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然便是虚无缥缈的空想;要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践行,但敢想的事不是不着边际的错事,敢为的事不是不经深思熟虑的莽事。梦想与现实必须结合得当,不可出现维度差距。敢想敢为的重点,要在“为什么为”“如何为”“怎样为更好”上下功夫。

(三)把握住绽放青春的历史机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历史大势不可逆流,时代机遇转瞬即逝。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我们国家正处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新时代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兵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中国青年拥有着充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和实现梦想的光明前景,有能力有底气平视这个世界。广大青年必须牢牢把握住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历史机遇,以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民族自豪感接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争做历史潮头的引领者,把火热的青春之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愤图强。作者:刘宇(暨南大学团委专职团干部)

[编辑:吴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