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在为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金融消费安全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带来新的问题。
北京市民来先生曾在2022年遭遇信用卡网络盗刷。当时他的手机上收到了一条虚假短信,提示他的ETC智能自动过关卡因欠费已停用。情急之下,他没有多想就点击了短信里的链接,绑定信用卡后,按银行短信的提示缴费3080元。但很快,来先生就意识到上当了,自己的信用卡遭到了盗刷。而更让他吃惊的是,原以为自己损失了3080元,但和银行核对后发现竟然损失了两万多元。
北京市民 来先生:付款金额3080后面是一个代码。
来先生表示,银行发来的短信在交易金额后显示“币种978”,当他查完交易账单后才得知,这是欧元的数字代码。尽管他立刻挂失信用卡、冻结交易,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这笔款项并没有被成功追回。
北京市民 来先生:骗子他利用国外的购物网站去盗刷,没办法联系商户取消这笔交易。
来先生认为,银行使用的币种代码难以识别,使他无法及时识破骗局,涉事银行应该承担责任。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合法权益。
北京市民 来先生:我认真的学习了一下,4月出了判决结果,隔15天拿到赔付,到手加上诉讼费正好2万元。
针对该案件,北京金融法院认为,银行向持卡人发送的验证短信虽包含了正确的交易数额和币种信息,但币种信息采用的数字代码形式过于专业,普通持卡人不易准确理解,涉事银行应对其未尽审慎审核义务的违约行为,给持卡人造成的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金融法院审一庭法官 赵佳: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利用了银行的漏洞。首先消费者接到来路不明的短信,尤其是短信里还有一些网址链接时,要审慎地去核实。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诈骗,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也是一种留存证据的方式,便于以后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