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地铁”开通,四线串联五城 惠州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2024-05-28 11:19
来源: 南方日报

“大号地铁”开通,四线串联五城 惠州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人工智能朗读:

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这两条城际线路与此前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相连后,实现四线贯通,形成了一条长达258公里的城际轨道,从东至西串联起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

由于运营模式和地铁类似,这条超长的城际线路也被称为湾区“大号地铁”。一个多小时到广州,让惠州向对接“广州都市圈”迈进重要一步。轨道交通的日益便捷,也进一步提升了惠州产业和城市的发展能级。

公交化运营畅行五座城

26日上午10时许,莞惠城际小金口站的乘客并不算多,但从出入口的广铁红色羊角标识,到新的时刻表和乘车指南,都透露着四线贯通的来临。

莞惠城际工作人员介绍,通车之后,借助这条全长258公里的大动脉,乘客从惠州可一站通往东莞、广州、佛山、肇庆。而且,从购票到进站都非常方便。乘客可下载广州地铁APP,凭乘车码进站,也可在12306购票进站。另外,使用岭南通等交通卡也可乘车,但需要在站点服务台先绑定个人信息。因此,最方便的方式无疑是拿着手机扫码进站。相比以前城际铁路对号入座的乘坐方式,四线贯通后乘客如果在12306购票,则可乘坐当天任意一趟车。当然,如果是刷卡或扫码就无需提前购票了。

据了解,四线贯通后全线有39个车站,其中惠州有7个,即小金口、云山、西湖东、龙丰、惠环、陈江南、沥淋北。由于启用了“站站停+大站快车”的公交化运营模式,部分车次只停大站。以惠州段为例,陈江南、西湖东、小金口都是大站快车停靠站,到相应大站的时间相比“站站停”的模式更快。

同样方便的是换乘。由于四线贯通五个城市,乘客在沿途相关站点可换乘地铁,比如西平西、广州长隆、番禺等站都可便捷地转换交通方式。

由于之前已开通的莞惠城际通往东莞,因此对于惠州市民来说,此次贯通最大的变化是可以一站通往广州、佛山和肇庆。

市民胡女士得知四线贯通的消息,立刻查看车次。她说:“今后到广州就方便了,如果乘坐‘大站快车’从西湖东站出发,75分钟即可到达广州长隆,可以带上家人好好地玩一下。”在“大站快车”模式下,即使到肇庆也方便,惠州市民如果从首站小金口站出发,2小时43分即可到达肇庆。车站信息显示,常态化运营之后,惠州小金口往肇庆方向的首班车为6时25分,末班车为21时10分。

惠州加快对接广深两大都市圈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助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此前,惠州已有厦深高铁、赣深高铁、广汕铁路过境,形成“3线9站”的高铁格局。以赣深高铁惠州北站为例,30分钟即可到达广州新塘站,29分钟可达深圳北。可以说,惠州通过高铁网已实现快速连接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

如今,“大号地铁”的贯通为惠州增加了一条大动脉连通“广州都市圈”,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让惠州和广州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和高铁不同的是,此次四线贯通后采用的是公交化运营模式,无需提前买票、随到随走,以及便捷的换乘接驳方式,让惠州市民到广州及其他城市更显方便。

不只是通过轨道交通,惠州还在通过加强路网建设,进一步密切对接“广州都市圈”。《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加快推进惠肇高速建设工作,尽快打通与广州直联的第二通道,充分释放沿线土地开发潜力,实现广惠协同发展。

往南看,惠州同样作了交通规划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惠州要建设深汕铁路惠州段、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动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

对于加速“融深”,《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同样有安排。该规划提出,要推动城际铁路加快连线入网,实施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站段建设,推进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建设,积极推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惠州段相关工作。同时,要规划深惠城际延伸至惠城南站、机场、惠东,并研究深汕城际走廊。

当前,莞惠城际北延线正在加速建设,它将连通莞惠城际和赣深高铁惠州北站,预计今年建成通车。届时,串联5个市的“大号地铁”又将与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无缝衔接,使惠州借助轨道交通真正实现畅行大湾区。

赋能产业和城市大发展

近年来,惠州践行“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理念,大力推动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此次四线贯通无疑将成为惠州对外连通的一大动脉,为惠州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强大能级。

四线贯通五城,惠州位于线路最东侧,经东莞到广州,再延伸至佛山和肇庆,覆盖了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多个城市。其中,广州、佛山、东莞都是GDP万亿以上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资源丰富。“大号地铁”的通车,将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资源配置,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当前正在努力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土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扎实,成为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从而为惠州发展集聚更大动能,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为此,惠州高起点谋划“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动城际铁路、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方式向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惠州融入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

此外,惠州还提出,要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工作方案,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对接,加快复制推广相关改革措施和经验做法。并加强大湾区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大联动”,积极与大湾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从技术研发到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全链条合作。

从产业协同到城市发展,都少不了一个高效的交通运输网在背后支撑。在此过程中,惠州抓住机遇助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也得益于此,凝聚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专家观点

中国铁建铁四院佛莞城际铁路设计负责人王青冬:

城际铁路要与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

此次四线贯通有哪些特点和突破?对于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围绕这些话题,中国铁建铁四院佛莞城际铁路设计负责人王青冬作了解答。

王青冬介绍,从交通建设的角度看,四线贯通前期设计充分考虑路网客流需求,实现开行“大站停”+“站站停”的功能。同时,综合高铁和地铁的技术特点,可实现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实现公交化运行,与地铁、公交换乘更加便捷,这是它的一大突破。

四线贯通之后,打通了一个横跨广州、佛山、东莞、肇庆和惠州五城的城际大动脉,实现大湾区同城化。线路经过地区为大湾区核心城市,沿线经济发达、商旅出行需求旺盛。由于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这为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支持,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广东省正在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王青冬建议,“轨道上的大湾区”要向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城际铁路需要与公路、机场、港口及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一体化融合发展。

目前,该院正在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规划研究。通过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探寻适合粤港澳大湾区铁路发展的思路。同时,提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三导向”总体思路。即以打造面向世界、引领全国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战略目标,推动粤港澳融合发展,统筹协调大湾区内城市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剖析发展现状问题和与未来发展不适应问题,规划城际铁路尽量引入城市中心城区,注重与既有设施一体化规划,注重与机场、港口等枢纽衔接,提升综合交通网互联互通水平;线网布局从对外和对内两个层次,科学确定路网规模和覆盖水平。

同时,该院利用大数据模型综合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特征及交通需求特征,更加科学地架构规划路网,实现“轨道上的大湾区”。

■观察眼

将交通优势

转化为发展优势

湾区“大号地铁”的贯通,无疑给包括惠州在内的城市带来更多便利,这不仅是在出行方面,也包括产业和城市发展。这固然可喜,但欣喜之余也要思考,如何将这种交通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原因很简单,交通连通的是多个地区,而不是为某一个地区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会向最优的营商环境靠近。如果营商环境优越,各类要素资源自然更容易聚集在此。反之,如果一个城市营商环境不好,或者说相比周边城市没有优势,它有可能不仅无法吸引周边城市的资源,可能本地的资源还会被吸走,最后导致强者恒强,形成所谓的“虹吸效应”。

在这次四线贯通的五个城市中,广州、佛山和东莞都是万亿GDP以上的城市,人口也比惠州多很多,营商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各地都在积极招商引资、抢抓各种资源,如果惠州没能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可能要面临一些挑战。不仅是在对接“广州都市圈”如此,在对接“深圳都市圈”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因此,惠州一方面应该完善“海陆空铁”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一体化交通运输格局,使之充分具备支撑惠州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这是作为营商环境“硬件”设施的一部分。在“软件”方面,惠州仍需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培育更优的创新创业沃土。只有如此,才能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夺得先机。(记者 刘光明宝 梁维春)

[编辑:陈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