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万年探寻“最早广东人” 磨刀山遗址发现“最早的岭南”遗存与文脉
2024-06-03 09:55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穿越60万年探寻“最早广东人” 磨刀山遗址发现“最早的岭南”遗存与文脉

人工智能朗读:

磨刀山遗址发掘区近景。

磨刀山遗址出土的石器——手斧。

深圳新闻网2024年6月3日讯(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文/图)最早的“广东人”是怎样的“人”?历代广东考古人求索了半个多世纪。直到十年前,磨刀山遗址、青塘遗址相继被发掘,让“广东人”从直立人、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的文化序列有了生动例证。

磨刀山遗址将广东古人类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被列入“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青塘遗址被列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中被命名为“青塘少女”的墓葬,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

这两个填补岭南早期文化研究空白的遗址发掘工作,都是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锁强主持的。“岭南有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这一宏大历史进程。”他认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岭南”以及中华文明的延续性、统一性、创新性于其中显现。

最早的广东人来自哪里

6月2日,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

记者在活动中获悉,十年来,磨刀山遗址周边的南江流域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130余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一步确认南江流域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具备系统开展广东最早先民及其文化研究可行性的区域。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露天遗址,也是目前广东境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古遗址。

2014年4月至8月,当时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对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近400件石制品。考古人员根据地貌部位、地层堆积与文化面貌等方面开展综合研究,推断磨刀山遗址第1地点上、下文化层的整体年代可至中更新世偏早阶段,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约在距今60万至80万年。

2023年,广东发布《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提出用12年时间展开对岭南早期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面溯源,广东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铺开清晰“路线图”。南江流域开展新一期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包括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等,为探寻更丰富的远古人类与文化遗存、更好地复原岭南远古环境与社会提供重要新线索。

史前广东人长什么样

“我从哪里来”的哲思和“南蛮之地”的误读,由磨刀山遗址缓缓揭开人们对于岭南文化源头的遐想。

1958年,距今13万年前的“马坝人”头盖骨化石在广东韶关曲江被发现,通过测量头骨颅盖高度指数得知,其为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的早期智人。自此,广东远古人类第一次有了画像:中年男性,有厚的眉脊、圆的眼眶、尖的眶下缘。然而,“马坝人是广东最早人类”的历史,在半个世纪后被改写。

“一醒惊天下”的磨刀山遗址,发掘出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等粗砺古物,涵盖从搬运石料、加工石器、使用石器到废弃石器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南粤先民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滥觞。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展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并发布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

专为磨刀山遗址量身打造的“数字人”要发布上线了,有望与公众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和对话。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曹劲表示,“有了这个磨刀山‘数字人’,公众想要了解磨刀山的事情,甚至是磨刀山的生活,如那个时候地球的情况、植物的状况等,都可以向它请教。”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在前沿湾区发生。最新“数字人”技术生动还原远古人类形象,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与古老人类形象“接入”,实现其在当代的写实“复活”。记者了解到,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首个“数字原始人”。考古发现与现代科技结合,揭示人类演化三个关键密码,即工具使用、环境适应和交流合作,也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岭南探源愈发真实清晰

“围绕早期岭南探源工程设定的课题目标,接下来5年至10年磨刀山遗址要持续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刘锁强告诉记者,其研究院与高校、省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包括年代学、古人类学、古DNA、植物考古、环境考古、数字化等方面,通过最新研究理念与科技创新获取复原早期岭南社会的丰富信息,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深入实施明确工作方向。

《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明确,早期岭南探源工程以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考古遗址为研究重点,实施岭南旧石器文化与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等三个重大课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刘锁强透露,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取得重要收获,如从化狮象遗址和深汕合作区白田山遗址。一代代广东考古人的不懈耕耘,让历史能说话,以更加坚实可信的姿态映入我们的眼帘;一批批湾区科技人的持续接力,让历史可活化,愈发真实清晰地走到我们的面前。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