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湾区·桥见未来丨一条跨海通道引发的“乘数效应”
2024-06-30 15:23
来源: 南方网

龙腾湾区·桥见未来丨一条跨海通道引发的“乘数效应”

人工智能朗读:

又一项跨越伶仃洋的“超级工程”,让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迎来历史性一跃。深中通道即将正式通车,深圳和中山之间原本2小时的车程大幅缩短至30分钟左右。珠江东西两岸,终于隔海若比邻。

从利好深中两地产业发展,到带动跨珠江口产业协作,最终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及更多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能级跃升——深中通道开通背后,是一条跨海通道引发的“乘数效应”。

让要素流动更有力量

大桥对城市经济发展施加影响,往往先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开始。

纵观全球湾区,旧金山湾区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纽约湾区的布鲁克林大桥、东京湾区的京门大桥……一座座跨海大桥通过缩短时空距离,减少了人、物、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这不仅使单个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大大增强,也让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再孤立,更有意愿和条件协同发展,进而带动湾区经济发展。

将目光收回到珠江口,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个都市圈GDP总量占广东五大都市圈总量约九成,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常住人口占广东五大都市圈总量超七成。庞大的经济体量与人口总量,映射出珠江东西两岸繁盛的商贸物流需求。有统计预测,深中通道开通后,日通车量预计将达到10万车次。

再把视角推近,位于深中通道两端的深圳与中山,一个是改革创新之城,一个是老牌工业城市。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两地实现直连,相当于要素资源搭上了直通快车,得以更便捷畅顺流动。这对于中山和深圳的产业发展,都恰逢其时。

先看中山,产业结构升级时不我待,传统制造业改革步入深水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光学等新兴产业集群有待培育壮大。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发展,都亟待创新要素作为支撑。正如广东省社科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荣平所言,创新资源不能自由流通,将影响到创新效果,而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更好促进创新资源的流通。

再看深圳,都市圈加速“扩容”,迫切寻求产业延伸腹地,对空间资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求之若渴。目前,深圳已与多个城市打造经济合作区,探索产业链跨城布局。借由深中通道,深圳得以跨越珠江口,把产业链布局加快向外辐射,进一步利用珠江西岸的人力、土地、制造业基础等优势资源——相关数据显示,中山的写字楼租金、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价格只有深圳的1/8。

而在大湾区大力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的背景下,深中两地文旅产业也有望借由深中通道,合作开发更多“双城游”项目。深中通道不仅将为两地带来客流,更有望引入更多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深中两地文旅产业,实现大湾区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跨珠江口协作起步成势

深中通道通车以前,在珠江东西两岸探索产业链跨珠江口布局,已经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在江门,深圳鼎峰无限电子有限公司瞄准了当地广袤的农业市场,投入3000万元建设江门基地,计划将公司业务覆盖到粤西乃至广西的农业无人机市场。在深圳、中山、惠州等珠江东西两岸城市,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布局了智造基地,满足日渐扩张的产能需求。在中山,深圳的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中山科研基地项目,期望实现创新技术在中山转化……

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日期临近,要素资源有望在珠江东西两岸便捷流动,跨珠江口开展产业协作具备了更好的交通基础。大湾区城市间的跨珠江口产业协作由企业自发的点状布局,开始向经济合作区等产业集群的形式演化。

2023年6月,大湾区首个跨越珠江口的经济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其坐落于中山市内,位于深中通道核心辐射范围之中。这也是广东省委2022年批复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后,深圳与中山推动深中“六个一体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深中经济合作区和广东现有的各类跨地域合作区类别不同,其定位既不是传统的“产业飞地”,即进行地区间的产业梯度转移;也不是“反向飞地”,即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设置招商平台或者研发总部,从外部引入创新资源。深中经济合作区打造的更像是“有来有往”的“双向飞地”模式,即跨越珠江口打开一条高端产业协作链。

按照规划,深中经济合作区探索构建深中产业协作的三种主要模式:“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创新+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这三种模式不仅结合了深中两地各自产业所长,也对应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关系,体现出“强链、稳链、固链、补链”的产业链共建思路,加强深中两地在产业链上的融合程度。

除了共建经济合作区,跨珠江口开展产业协作的具体领域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今年4月,深中两地结成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携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深圳作为3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之一,起到强化引领支撑作用,中山则具备低空经济的制造业配套优势。

随着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珠江东西两岸的产业协作将更加高效,加快为大湾区产业协同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大桥效应不止于珠三角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被称为“乘数效应”。在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下,深中通道就像一块多米诺骨牌,将在大湾区引发“乘数效应”,不仅利好深中两地、珠江两岸,还将辐射整个大湾区甚至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从深中通道和都市圈的关系来看,深中通道通过在深圳、中山、南沙的三个登陆点,涉及广东省五大都市圈中的三个——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这三个都市圈基本覆盖大湾区内地9市。通过都市圈的联动发展,深中通道的经济效益将逐步深入渗透大湾区各个城市。

从深中通道和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关系来看,横琴、南沙、前海、河套四大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之间的物理距离,将因深中通道的开通而大大缩短,进而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引擎作用。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教授矫萍指出,四大平台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主战场,在发展经验的互通有无和借鉴、协同创新等方面,将迎来较大发展的空间。

从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关系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深中通道的建成开通,大大改善广东区域发展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粤东西北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陈荣平指出,观察深中通道带来的“一体化”,目光不应该仅仅集中在珠三角。粤东和粤西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深中通道的开通,也将带来粤东和粤西“齐头并进”的机会。

对于湾区经济而言,发展机遇在于江海,发展掣肘有时也在江海。全球四大湾区,无一不通过建设跨海通道消除地理阻隔,释放经济发展后劲。例如,日本东京湾区通过建设京门大桥,打通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成就了发达的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汇集了三菱、丰田、索尼等一批世界制造业五百强总部,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交通和商贸消费中心。

毫无疑问,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一个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未来正跨越珠江口,向粤港澳大湾区滚滚而来。借跨海通道之力,大湾区如何在世界湾区经济发展史上留下独特的一笔,值得期待。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思敏 林子菲 门丽丽 卢玲玲

[编辑:单铭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