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道路 夯实现代化建设“硬实力” 广东社会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4-07-20 18:43
来源: 南方日报
人工智能朗读:

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道路 夯实现代化建设“硬实力” 广东社会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

广东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结合工作实际抓好改革落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硬实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

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广东省高水平建设高校,华南农业大学有责任有条件在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当先锋、打头阵、创品牌、作示范。”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学校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创新创造要活力,向开放办学要潜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开放合作之路、科学治理之路。

他表示,华农将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路径,让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充分涌流,让农业新质生产力生发的土壤更加肥沃,培养更多卓越农林人才,产出更多水平高、可转化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模式和新范例。

“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鸿翔说。在他看来,生命健康是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广州健康院引导科研人员挑战颠覆性、非共识的前沿问题,为勇闯“无人区”的基础研究人员提供有力保障,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作为科研‘国家队’,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抓好改革落地,逐步打造课题组群、团队协作攻关模式,强化使命导向的体系化、建制化研究范式,引导科研人员开展高水平的自由探索。”他说。

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说,从布局多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再到专业的新增、课程的整合,汕大正以国家发展、区域发展、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冲一流”的内驱力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外驱力,推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双向奔赴”。

郝志峰表示,接下来,汕大将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战略科技力量、新领域、新业态以及区域重点产业,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TISC中心、环南海地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开发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粤港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服务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科学城建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汕大力量。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当前,广东正快马加鞭,以“新”提质,势头正劲。

近年来,广东面向国家战略目标和全省重大需求,依照“战略急需、支撑产业”原则,聚焦重点发展领域,率先创新开展省实验室布局与建设。

作为广东省实验室之一,佛山仙湖实验室针对氢能产业存在的储运和绿色规模化制备发展瓶颈,全面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佛山仙湖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志方说,实验室将继续探索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改革,完善“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提升科研活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关键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学习全会精神,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世一深有感触。

他说,当前研究所正处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关键阶段,全会为研究所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努力解决高端智能焊接装备、复杂结构钛合金焊接技术装备等方向的‘卡脖子’难题,因地制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作出贡献。”

“全会提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科技创新企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深圳前海瑞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文说。

他说,创立于2016年的前海瑞集仅经过5年发展就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这背后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与不断创新。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加快构建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力度,将机器人“手”“眼”“脑”控制技术应用到桥钢、船舶钢结构等行业,助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

以深化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今年1月,由广东企业研发的国内首台透射电镜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突破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企业负责人、广州慧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峰说,透射电镜的研发、生产涉及多个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要将理论实践化、把技术转化为产品,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之间密切配合。

“全会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科创企业,我们倍感振奋。”曹峰说,企业将立足自主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在透射电镜领域研发电压更高、分辨率更高的产品,力争在技术攻关、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倩看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将技术突破、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从基础科学原理出发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产出源头技术、底层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

她说,当前广纳院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通过“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与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工程类高端人才。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为广东纳米科技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接下来,广纳院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优化激励机制,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打造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赵倩说。

广州南沙正在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尊才爱才蔚然成风,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

为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沙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科技创新公共研究中心。该中心秘书长林津说,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与46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博士后241名,大部分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

“全会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挥博士后制度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特点,促进人才、项目以及创新创业成果留在大湾区,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林津说。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李秀婷 钟哲 钱明雅 马芳 吴雅楠 杜玮淦


[编辑: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