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7月29日讯(记者 罗鹏华 通讯员 周艺 黄杨慧)7月28日下午,“光明大讲堂”第292期活动在光明区图书馆总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一场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主题的讲座精彩开讲。本场活动邀请到了青年文化学者、《红楼梦》研究者、现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熊宗俊作为主讲嘉宾,以其对《红楼梦》多年研究心得和曹雪芹家族变迁发展的丰富史料考据,为广大“红”迷和文学爱好者深度分享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红楼梦》与作者曹雪芹之间的命运交响,揭示了曹雪芹六代家族发展、丰厚的家学渊源、个人命运跌宕起伏和《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之间深刻而隐秘的内在联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家知道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吗?”讲座伊始,熊宗俊通过曹雪芹写在《红楼梦》开篇的这首小诗,抛出问题,引导观众从一“痴”字着眼,进入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生丰富的生命历程之中。
讲座中,熊宗俊旁征博引,根据大量的史料考据和前辈红学大家、红学研究者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大家详细科普了曹雪芹家族从天祖曹锡远到曹雪芹六代的发展,揭示了曹雪芹家族从武官出身到第三代曾祖曹玺担任江宁织造一职,在65年的三代世袭中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家学底蕴,尤其祖父曹寅在担任江宁织造一职时同时总理扬州书局,作为诗人、戏剧家和收藏家,对曹雪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在这样一种“诗礼簪缨”之家的家世背景下,曹雪芹自幼耳濡目染,博览群书,对戏曲、绘画、园林、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练就了深厚的“童子功”。
讲座中,熊宗俊以通俗易懂的当代语言,为大家解释了曹家祖代担任的各种官职的职责、功能和价值,并特别澄清了以往学界和大众的三点认识“误区”:一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没有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二是他的曾祖母孙氏,不是康熙皇帝幼时的乳母,而是保母;三是孙氏是先做了康熙皇帝幼时的保母,后来出宫嫁给了他的曾祖父曹玺,而不是先嫁给了曹玺,后来被选为康熙皇帝的保母。
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历史图片,熊宗俊也为观众还原了曹雪芹在13岁之后的人生际遇,在遭遇家道衰落、中年痛失幼子、生活困顿靠赊粥度日的巨大挫折中,隐居西山黄叶村将旧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完成了《红楼梦》。针对《红楼梦》是否全部完成和作者是谁的争议,他也展示了当前学界的几种主流观点,为观众提供看待《红楼》作者的不同视角。
最后,他总结了曹雪芹之所以能“炼”成《红楼梦》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源于三点:特殊的个人禀赋、特殊的文化传承和特殊的家庭影响。
讲座的观众互动环节尤其热烈,小观众们踊跃举手。他们高质量的问题,充分体现出对《红楼梦》的真挚热爱和平时阅读时的深度思考。有小观众问到“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之间,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都不太相同,自己应该遵循哪一种”时,熊宗俊表扬了小读者提问的专业性,建议以前八十回为准,建议大家熟读前八十回。更有一位小女孩问:“假如王熙凤不做那么多坏事,是否后面的结局就没那么悲惨了呢?”熊宗俊回答,《红楼梦》本身是一部大悲剧,从开始就奠定了“悲”的基调,王熙凤不做某些坏事,可能对个人的局部遭遇稍有改善,但是不会改变她本身命运的悲剧性,最终依然是“悲惨”的。也有风趣的小读者问曹雪芹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为主人公宝玉特意安排了一块“通灵宝玉”呢?熊宗俊从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入手,顺势科普了玉的美好象征和寓意,解释了古代贵族公子和世家、士族人士的“佩玉”习惯。同时在《红楼梦》中,主人公之一宝玉的“通灵宝玉”也和薛宝钗佩戴的金锁形成了“金玉良缘”的小说情节发展隐喻,构成了人物命运线索。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背景和个人命运沉浮之外,让观众深刻领略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富矿背后蕴藏的丰厚能量,领悟了曹雪芹能够创作出这部“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背后的内外原因和创作密码,也传达了一份深刻的中国人集体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