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10年10月21号,从俄国西伯利亚回国的两个劳工,住进了满洲里一家小旅店。狭小的房间四张床,两个劳工入住后,房间就满了。仅仅两天,令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两个劳工死了。隔了一天,另外两个人也死了。四个人死前都是不停地咳血,全身发烫,最终心力衰竭而死。奇怪的是,四个死者的皮肤都是黑紫色。他们的死,无人关注。他们的死,实际上,悄悄扯开了一场大灾难的序幕。 哈尔滨距满洲里不足一千公里,从中国东北去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都经过满洲里。从西伯利亚经满洲里回国的劳工,哈尔滨又是首当其冲的集散地。 1910年11月初,当这场大灾难的序幕被扯开之后,砝码开始快速倾斜。哈尔滨市道外区(原付家甸)首先中招。开始每天死几人,最多时一天死亡一百多人乃至几百人。最后,居住在道外区(原付家甸)的人竟然死了四分之一。没多久,大灾难就蔓延到长春、辽宁、河北以及山东了。
此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阶段,有太多太多的外国人在中国,东北的外国人也很多。当时在东北的俄国和日本出于“好意”,向清政府提出,他们要统管这事儿,接管东北的防疫权。防疫权力无限大!放出容易收回难!吃够列强苦头的晚清政府深知,如果答应,就意味着东北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身体相当虚弱”的晚清政府,强咬着后槽牙向全世界大声说,我们有能力控制住这场灾难! 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这时,一个载入史册的关键人物——伍连德出现了。年仅31岁的伍连德,广东台山人,生于马来西亚,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中国人,此时在袁世凯的手下,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
当时清政府的当家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伍连德的脱颖而出,是晚清外交部右丞施肇基极力推荐的结果。
1910年12月,伍连德作为东北总防医官,到哈尔滨走马上任了。此时,灾难已经持续两月左右,多种方法都试了,均告失败。列强不断施压,东北危在旦夕,北京势如累卵。这就是伍连德需要面对的。当然,伍连德面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晚清政府真的会让伍连德放手去做吗?东北当局会给力吗?愚昧落后的国民会听话吗?各国列强会配合吗? 伍连德面对的还有,当时东北的医疗机构和防疫对策基本无从谈起!几乎没有正规的西医医院,只有不到十位正经医生和一帮民间郎中。这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困难与灾难变成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这位年轻人稚嫩的肩上。 究竟是什么病,死亡速度这么快!伍连德没来之前,已经有了结论,鼠疫!没错,就是令人恐怖的鼠疫!中国开始震惊了!世界也开始震惊了! 当时的东北当局按照日、俄的建议,打耗子,断源头。一时间,耗子几乎绝迹,但每天死亡的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伍连德到哈尔滨后,他很快就发现,一切如他预判的一样,衙门慵懒少作为,人们毫无畏惧心。
鼠疫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令伍连德大为疑惑不解。通常,鼠疫传播要通过跳蚤,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可眼下,哈尔滨已经是天寒地冻了,怎么还会有跳蚤? 急于想解开谜团的伍连德,急需通过解剖尸体找到答案!解剖尸体,在今天来说,易如反掌。1910年,你想在中国解 毕业于英国的伍连德知道,外国人不大在乎这类事儿。经过努力,一位死于鼠疫的日本女尸,摆到了伍连德的手术台上。 通过解剖,伍连德倒吸一口凉气!这场鼠疫,非同一般,极为罕见。是可以通过呼吸飞沫传染的!伍连德将它命名为“肺鼠疫”。至此,人类第一次知道了鼠疫还另有传播途径。 通过解剖老鼠尸体,没有找到“肺鼠疫”病毒。
既然是可以飞沫传染,戴口罩就成了当务之急。此前的口罩,就是一层纱布,对防肺鼠疫来说微乎其微。即便如此,被肺鼠疫闹得阴森恐怖的哈尔滨,也基本没人戴口罩,就连医务人员也如此。伍连德当即发明了三层口罩,即“伍氏口罩”。在清政府的强制要求下,“伍氏口罩”戴到了许多国人的脸上。今天,“伍氏口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继续为我们挡住输入,阻止输出。
伍连德破天荒地提出,解决传染性极高的肺鼠疫,不仅需要隔离,而且需要大范围隔离!大范围隔离,世界前所未有! 从长春调来的2000多士兵,派上了用场。哈尔滨道外(原付家甸)一带,被分成若干个隔离区域。重症的,轻症的,疑似的。我们今天用的”疑似病例”一词,也是从伍连德的嘴里首次说出并沿用至今。 哈尔滨霁虹桥桥下,现在的八区体育场,应该是当时哈尔滨的火车机车编组站,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大的临时隔离区,调来的120节火车厢,成了“方舱医院”。 眼看临近春节,数万劳工将扎堆回家过年,许多还要经过哈尔滨中转继续前行,其中,就会有大批的感染者,必须将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伍连德马上又作出了新的决定,封闭东三省!当时的东北铁路虽然在我国东北,但掌控权却在外国人手里。以长春为界,分南满和北满。南满归日本管,北满归俄国管。与日、俄商量,他们立即同意了。封闭了通向关内的铁路线。在山海关设卡,凡是出山海关的人,需要隔离观察5到7天,通过了,才能进关。
此时溥仪的老师郑孝胥,作为钦差大臣在东北视察,需要回京,也照样被隔离了五天后才放行。
事实上,清政府是不放心伍连德的。没多久,就以人手不够为由,又派来一个法国大夫梅斯尼。 梅斯尼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先是指责伍连德小题大做,接着叫停了伍连德现在的做法。更牛的是,自己竟然赤鼻裸嘴地跑到医院去研究病人。肺鼠疫当然也没惯着他,不到三天,这位法国大夫梅斯尼就一命呜呼了。弥留之际,估计这位梅斯尼应该认识到,自己其实挺愚蠢的。 梅斯尼的死,也有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他的死,换来了东北控制肺鼠疫的转折点。 梅斯尼的死,世界医学界哗然。清政府这回也该醒酒了吧。 据说,伍连德看到清政府这样不信任他,索性提出,不照我说的做,另请高明! 清政府蒙圈了,去咨询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为肺鼠疫心急如焚的朱尔典刹时没了绅士风度,竟然出口不逊,他具体是怎么说的,没有记载。大意是,梅斯尼充其量就是一个二把刀,他怎么能和伍连德相提并论呢。 晚清政府这回彻底放权了,一切听伍连德的! 转眼到了1911年的1月份,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但死忘人数仍居高不下。从上到下,许多否定甚至是诽谤伍连德的言论与肺鼠疫一起开始蔓延。伍连德再次陷入了危机与沉思之中。
猛然间,伍连德脑洞大开,那些死于肺鼠疫的尸体是怎样处理的?他马上到了哈尔滨道外的的乱死岗,一看大吃一惊!这些尸体或因天寒地冻或因数量过多或因没钱下葬或因全家死亡,大都被曝尸荒野,未经任何处理!一旦被老鼠等啃咬……。一旦冰消雪融……!
伍连德再次石破惊天地向朝廷建议,火化!火化对于今天来说不算事儿,可在当时,那就是有悖于伦理!那就是大逆不道! 火化的建议,首先遭到当地死者亲属的激烈反对!当时清廷的外务部长那桐大骂伍连德,“毁了老祖宗”! 关键时刻,一个人站出来说:烧,我负责!他就是此时清王朝的实际掌门人——摄政王载沣。这么大的事情,不用讨论就定了。一个人说了算,就这么管用。 1911年1月30号农历大年除夕,同意火化的圣旨到了哈尔滨。 第二天,也就是猪年大年初一,士兵们用炸药在哈尔滨道外乱死岗冰冻的地上,炸出了一个个大坑,每个坑摞了100具尸体。火化时,来了不少老百姓,许多都是死者的亲朋。一声令下,2000多具尸体裹挟着从西伯利亚带过来的肺鼠疫病毒在熊熊的大火之中渐渐化为灰烬。这把大火,开辟了中国集体火化的先河!
那些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根深蒂固、心里百般不愿意、但也没办法的老百姓,面对自己的亲人不能入土为安而化为灰烬,也只能默默地含着眼泪,用“死人不麻烦活人”的说法,自己扶着自己,慢慢的迈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了。
到了1911年的2月20号,疫情出现了拐点,每天死人的数量减少了。3月1号开始为零,又连续多日为零。到了4月,疫情被彻底控制住了。 这场肺鼠疫的源头究竟来自何方?来自于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来自于旱獭。当时的沙皇俄国发现发生鼠疫后,采取了“最有力”的措施:严密封锁消息,烧毁疫区房屋,驱逐染病之人。当时,以东北人居多的中国很多劳工就在西伯利亚。 沙皇俄国得知我国火化了死于肺鼠疫的尸体,照猫画虎,也开始焚烧尸体,甚至还将已经埋起来的尸体,也抠出来烧了。 110年前爆发的肺鼠疫,是由沙皇俄国甩锅给中国的大灾难,席卷了半个中国,肆虐了三个多月,夺去了六万多条同胞的生命。 这场防疫战,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打赢了。这是近代中国首次以自己的力量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完全按照防疫专家的意见打赢的战役,对于世界防疫来说,有着开天辟地的贡献。这场防疫战的胜利,挽救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全世界!
非常值得一说的是,清政府是1922年2月12日结束的,这次肺鼠疫1911年4月被彻底控制住的。晚清政府能在自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前夜,干了一件令全世界震惊、让全世界感激的大事!令人难以置信,却也难能可贵。
东北的肺鼠疫防疫战结束后,伍连德并没有离开哈尔滨。他预测,鼠疫一定会卷土重来。果然,1917年和1920年又来了两次,但很快都被控制住了。 年轻有为的伍连德,在这次抗疫中,运用他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有益的成功经验。我们今天戴的三层“伍氏口罩”,我们今天采用的大规模隔离,我们今天使用频率很高的“疑似”一词,都是伍连德首创的;我们今天知道的“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染,也是伍连德最先发现并命名的;我国集体火化的先河,也是伍连德开创的。我们现在的一整套科学完备的防疫体系,也是在伍连德当初创立的防疫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 伍连德作为杰出的科学家,给我们留下许多著作,他的英文版《中国医史》,是第一部用外文向世界介绍中医中药的著作,深受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它不但填补了历史空白,而且让世界对中医中药有了系统认知。至今,仍被国内外医史界列为重要参考书。 伍连德的代表作:《中华医学杂志》。 1911年,伍连德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于1929年12月终于收回了由帝国主义者把持了半个世纪的海港检疫主权。 伍连德还先后创建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包括哈医大和北医大医院,及东北陆军总医院(现解放军202医院)等医院并担任院长,还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 被誉为“鼠疫斗士”的伍连德,创造了人类战胜瘟疫史上的奇迹,伍连德博士以他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促进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梁启超称伍连德为“国士无双”。当之无愧! 英国《医学周刊》对伍连德的评价是,他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黑龙江史志》这样记载伍连德:中国近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 要我看还应该加上,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奠基人,现代防疫体系的创建者,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的中国现人科学家。 伍连德,因为成功地控制住了大鼠疫,获得了诺贝尔提名奖,他虽然最后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是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得主! 1937年4月,八一三事变,伍连德举家重返马来西亚,定居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 1960年1月21日,82岁的伍连德病逝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2008年9月8日,位于哈尔滨道外区的伍连德纪念馆正式开馆,迎接前来敬仰参观的人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记住了英雄,记住了军阀,记住了文豪,记住了名角,甚至记住了败类。我们更应该记住伍连德。
110年后的今天,我国发生了传染性极高、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时至今日,已经胜利在望。伍连德当年的许多宝贵经验,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顽童 图片:来自于网络。发表于2020年3月14日)
编后语。我是一个走路不闲着耳朵的人。十天前,“老梁讲伍连德”,走进了我的耳中,走进了我的心中。没听之前,我不知道伍连德是谁。做为一个在东北出生的东北人,真的是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听了之后,感动之心,感激之情,敬佩之意,一并袭来。感动之余,一股力量驱使自己,促成共享文章。《贡献》主要素材取之于老梁的讲解,同时,参考了其他资料,当然,也有自己的化解。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