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4月22日电 记者彭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圳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采访发现,深圳创新高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南山区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站稳中国百强区之首后,正举全区之力,在科创、产业、交通三大领域发力,谋求核心引擎升级,飞速驶向世界级湾区。
发力基础研究争创国家科学中心
一年多时间,成立5个研究中心,设立11个院士工作室,吸引18名院士攻坚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前沿领域……作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鹏城实验室,用快速发展诠释了“深圳速度”,也传递出南山对于科创升级的渴望。
鹏城实验室所在的深圳大学城片区也迎来了整体升级。这个拥有8所大学、305个创新载体的片区将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引进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顶级科研平台,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通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而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向高端迈进。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目标就是紧盯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源头创新引擎。”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该片区科研资源富集,结合南山蓬勃的产业创新活力,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创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在深圳的创新版图上,三个新地名引人关注:北面规划建设21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布局一批前沿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南面规划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深港科创合作;中间则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提出依托这三个重点片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期以来,深圳各区产业创新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弱,南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00家,但由0到1的源头创新却不多。创建国家科学中心,需要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这有望为南山乃至深圳补齐短板。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南山留仙洞总部基地,全球最大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之一——大疆创新的总部大厦“天空之城”拔地而起。200米的高楼将以巨型钢架为支撑,悬挂6个超大的“玻璃盒子”,创造出“云端办公”的神奇场景。不远处,传音、天珑等高速成长的企业总部大厦也在建设中,勾勒出壮美独特的天际线。
“把最好的、成片的土地留给科创。”南山区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主任苏峰说,南山区建设用地紧张,但“豪气”地规划建设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总部基地等六大重点片区,将“压箱底”的成片土地全部用于产业发展和企业总部建设。
为给实体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南山推动企业“联合建楼”。今年2月,南山15家企业组成联合体,以9.86亿元竞得留仙洞总部基地的一宗土地,建设联合总部大厦。南山还推动建设30多个异地产业园,为企业产业外溢提供“飞地”支撑。
实体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靠,作为珠三角创新高地的南山,近年来相继出台支持制造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为南山赢得先机的同时,也为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宋振根说,南山今年将继续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力争为企业减负500亿元,支持海能达、大疆、优必选等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专业通信、无人机、机器人等若干千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重大交通枢纽汇聚四方“流”量
交通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城市体系的发展,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兴衰。今年初,深圳提出要打造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南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西丽高铁站的建设牵动着外界的目光。这个1993年启用的四等火车站,近年来迎来“能级”的几次跃升:按照最新的规划,它将北接赣深客专,东引深汕客专,西连深茂铁路,同时引入深惠、深莞、深珠城际铁路,以及4条地铁线,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
“西丽高铁站有望成为深圳最大的铁路枢纽。”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涛说,这将有助于改变深圳处于铁路“末梢”、交通受限的局面,也将大大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通过它们辐射和带动更多城市发展。
人如潮涌,货如轮转。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大湾区的生产要素汇集起来,加速流动、碰撞、聚变。深圳湾畔,新一轮经济能量喷薄欲出,推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驶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