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2019年5月9日讯 (记者闻坤)“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全球瞩目,很高兴能在此成立实验室。这是我在中国设立的唯一一个科研实验室,今后我们会在这里开展脑科学领域原创性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3月,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授牌。至此,深圳已有9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挂牌,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助力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
搭上科技和产业飞驰的“列车”
厄温·内尔教授因发现细胞内离子通道功能、发明膜片钳技术,获得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神经突触传递和可塑性领域非常权威。
厄温·内尔表示,深圳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将以神经可塑性、药物靶点及神经发育疾病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期望“未来诞生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近几年,格拉布斯、中村修二、科比尔卡、瓦谢尔、盖姆、内尔……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将实验室落户深圳,在这里进行前沿研究和转化。仅今年前3个月,就有南科大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3家科研机构挂牌成立。深圳在强化基础研究、大力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方面,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
短短几年间,深圳就已建设9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每年更吸引数十位诺奖科学家来深交流。人们不禁要问:深圳的魅力在哪里?厄温·内尔回答说,他去年第一次来深圳,就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活力,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深圳这些年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40年就被打造成蜚声海内外的科技创新中心,不得不让人感叹和惊讶,这是吸引他来深圳做科研的主要原因。
“深圳是中国的硅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赞道,吸引他与深圳开展合作的原因,是这里具有与硅谷同样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创新环境。
“充满活力”“开放”“多元化”“中国硅谷”……几位诺奖科学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用这些词总结对深圳的印象。这些诺奖科学家对深圳的大力度引才普遍抱有好感。此外,他们更看中深圳独具优势的科技、人才、产业环境和基因。
一组数据或可说明缘由: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871.71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4.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一,专利授权量增长48.8%。深圳已成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自主创新引领高端产业强劲发展
深圳通过建设诺奖实验室等“十大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重大科研设施方面进行前瞻布局,初衷是期待这些国际合作团队能在深圳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增强深圳基础研究能力,以便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
在“十大行动计划”正式实施前,首家诺奖科学家实验室——保罗·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就已于2007年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成立。如今,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已在深结出累累硕果。
仅以保罗·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为例,该实验室已成功研发一系列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与装备,包括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第四代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系统、大视野低剂量口腔CT机、世界首创超声深脑调控方法及验证系统等。在这个实验室,科研团队不仅把我国在高场磁共振、多功能超声等领域的研究技术推向新阶段,还把研究成果高效地转化为造福民众健康的产品。经过院企联合攻关,2015年,联影公司成功推出我国首台国产3.0T超导快速磁共振成像仪,其中多项特色核心技术就来自成像团队。
据介绍,国产3.0T磁共振设备已经在包括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瑞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在内的一批知名医院使用,展现出与进口品牌相媲美的特色优势。
目前,深圳正进一步加快布局和建设基础研究机构,完善新设基础研究机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