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科技>科技首页推荐>

本报记者专访详解深圳首艘科学试验船

本报记者专访详解深圳首艘科学试验船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深圳第一艘为海洋工程科研提供支撑的大型实验设施——“清研海试1”号试验母船正式启用,这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领域科研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清研海试1”号试验母船正式启用,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领域科研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深圳商报记者吴吉

通讯员陈超群文/图

近日,深圳第一艘为海洋工程科研提供支撑的大型实验设施——“清研海试1”号试验母船正式启用,这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领域科研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艘“清研海试1”号究竟什么样?投入使用后,它又承载着哪些责任和使命?在服务于深圳的海洋科学研究方面,它是“孤军奋战”,还是“集团作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相关负责人。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据悉,我国海洋科考起步晚、底子薄,与之相伴的是研发能力的落后,深海装备九成以上依靠进口。但是,要发展自己的海洋科学研究,总是依赖“借船出海”怎么行?“清研海试1”号试验母船于2016年8月20日开始设计,2016年11月8日开始建造。

因为主要功能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所以该船的一大特点是配有工作负载10吨、长达13米的折臂吊,可实现试验器材、设备的起吊作业,也可兼作机舱备品备件进出机舱的起重设备。此外,船舶配有全景式驾驶室、ROV绞车、液压折臂吊机等科研支撑设备,配备水下三维全景成像声呐系统、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船用多普勒波浪仪等先进系统。

目前,“清研海试1”号已经在长江流域九江段完成了部分航行试验项目,试验航速、设备性能、振动噪声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船长林溢嘉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几次科学实验,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接下来,我们计划要到深海去做一些实验,继续检验这艘船的性能。”

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道毅教授介绍说,“清研海试1”号是深圳市和清华大学拥有的第一艘为科研和技术开发服务的试验母船。“打造国际海洋中心城市,海洋装备这方面是重头戏。这艘母船启用也是代表着我们海洋研发平台的一个新起点,我们已经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工程研究开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服务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产业降低‘下海’的门槛。”对于这艘母船的未来,陈道毅教授充满期待。

5月19日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后,“清研海试1”号将主要承担各种海洋工程装备与结构在复杂海洋环境(风、浪、流)下进行的动力试验、海洋化学与生物试验等;与此同时,它也将开展船舶与海洋平台噪音与振动分析及控制,多体与多物理场耦合模拟,各类海工深水装备的腐蚀与防腐模拟,深水风电样机与海流发电装置的试验条件与水动力验证以及结构安全测试,并成为各类船舶与海洋装备的布置与回收(包括水下机器人ROV与水下运载器AUV的布防与回收)的试验载体。

更重要的是,“清研海试1”号启用,它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为深圳海洋装备海上试验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海上试验场、室内工程水池和超算三位一体的国际先进海洋工程试验研发平台随之启用。

多方协作发力海洋科研

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分三步走:到2020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专业人士认为,该船的服役将有力开拓深圳涉海科研力量的研究领域,为涉海企业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研发提供海上实测服务,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领域科研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决定》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创办国际化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动国际知名海洋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据悉,目前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深圳高校都纷纷布局海洋科学领域。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透露,随着“清研海试1”的交付和正式启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全力推动海洋工程学科集群的建设,包括新的海洋土木工程大楼即将在新校区展开建设,到2030年预计在海洋领域将达到百名教师和千名以上在校研究生的规模。

[责任编辑:常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