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面积近60平方公里,图为片区内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商报记者 陈锡明 摄
深圳商报2019年7月25日讯 7月,广东省公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将选择“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特定区域,携手香港和澳门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推动创新要素在大湾区高效流动,需要“引擎”驱动,以点带面。作为高新企业集聚区和高校、科研平台密集区,记者近日走访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等一批高校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重大科研机构相继“落子”……规划面积近60平方公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希望融通“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扮演“创新引擎和智力核心”的角色。
地缘优势:
联通南北辐射港澳
2月27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加快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发挥科教优势,重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为什么深圳市如此重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是深圳市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之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对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担负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擎”的重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具有“贯通南北、协同东西”优势。它向南可以串联起深圳高新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向北打通光明、东莞等制造产业化重镇,有利于在空间布局上打通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轴,实现创新轴上人才流、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加速涌动。
智力优势:
智慧集聚源头创新
“说起科教城,大家都会想到世界知名大学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等聚集的硅谷;说起国内,大家就会想到高校与科学单位云集的中关村。我希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未来能够媲美中关村。”在今年4月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发展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如是说。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确有着可与硅谷、中关村相媲美的高校资源。片区内,现已有南科大、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工大(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职院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深圳重要的高教基地。陈十一建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持续坚持高质量原则,根植基础学科,深度推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培育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引才环境,打造世界拔尖创新人才高地。
除了高校,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还集中了一大批高端科研机构。本片区已建和在建的重要机构包括深圳健康科学研究院、化学肿瘤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工程、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深圳未来材料研究院等重大研究机构。
产业优势:
创新成果迅速转化
5月20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范围内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揭牌。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德·霍夫曼教授看好深圳的产业优势,认为在这里他的科研成果将迅速转化为产品。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将有力促进科研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据不完全统计,南山培育的上市企业有148家,占全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这些产业化资源优势可有效促进未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就业。同时,紧邻的前海等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可为企业做大做强后向全球延伸提供良好平台。
在今年初的深圳两会上,多名市政协委员就曾联名上交提案,建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快“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构建,带动深圳及腹地区域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网络核心枢纽、原始创新策源地、国际化优质生活生态城区。 (吴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