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文化>头条新闻>

金士杰:戏剧投射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金士杰:戏剧投射出自己的人生哲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5月18日、19日,他和卜学亮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下简称“14堂课”),又将登陆深圳保利剧院。

赖声川剧场史诗《如梦之梦》上周末在深圳落幕,“伯爵”金士杰的舞台脚步却没有停。很快,5月18日、19日,他和卜学亮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下简称“14堂课”),又将登陆深圳保利剧院。这位老戏骨近年高产,他不讳言有时接戏就是为了养家,但“14堂课”是凝聚心血的得意之作,投射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他想和观众一起解开那一个个关于爱、关于生活、关于未来、关于生死的谜题。

犹豫

曾怕书中金句搬到剧场像说教

“14堂课”改编自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小说在全球被翻译成31国语言,销售逾1400万册,余秋雨都是它的“自来水”,为其中文版写下长篇序言。小说还被美国名嘴奥普拉投资拍摄成电视剧,拿下5座艾美奖。而改编于此的话剧自2011年开启巡演,这么多轮下来,不仅没让大家看疲,口碑还越来越爆,吸引林青霞、蔡琴、蔡康永、宁浩、李少红、史航等两岸名人点赞。

但最初接这部剧时,金士杰很犹豫。因为幼时已看过原著,被金句和真谛深深震撼,甚至不敢一下读完,怕“吃”撑了,对不起作者的细密的美。“我怕书中很多智慧的语言,放到剧场会有点说教,太严肃。剧场应该是有许多乐趣的地方,应该是带着我们去旅行,而不告诉我们该这么活,这种矛盾让我抗拒。”

“自古以来,创作者在写死亡的时候,有很多方式。但这个戏直奔主题,我觉得可怕。”直到看了改编剧本,金士杰决定出演。“改编得非常成功,硬邦邦的话题居然在剧里被妙笔生花。每次排练我都觉得是跟一个老朋友、一个非常好玩的老头‘莫里’约会,跟他聊天我很开心,这个老头很逗,他对生命有一些另类的解释,使我更喜欢生命。”

不易

2个男人“聊天”撑起一部戏

“14堂课”全剧只有2个男演员,从头到尾都貌似松弛的“拉家常”,但演绎起来非常不易。首先,因为金士杰扮演的“莫里教授”是位渐冻症患者,他必须靠近这个角色。如何体悟?“我有椎间盘突出,曾一度寸步难行,领略过那种身体的无能为力。”金士杰还大量接触渐冻症病友,甚至邀请他们来看剧,观察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最怕是心的自我放弃。这个世界不知道怎么对待他们,和别人没有交流,他们也习惯了没有声音,活得很吃力。但剧中的‘老教授’没有自我放弃,反过来帮助学生拥抱生命,太厉害了。”

其次,两人谈到的主题包括人生、爱、家庭、事业和死亡等,处理不好,就会沉闷难咽。所以,金士杰演绎时会特别留心观众的反应,“导演特意把舞台设计得很靠近观众,我们会故意把节奏带到进入某种纪录片的氛围。我不要你感觉到戏剧性的起承转合,编剧米奇写的话都是真实记录,不是编出来的故事,它靠的是真实感和张力。”

坦然

人在江湖该承受就承受

近年金士杰在业界更为活跃:电影《一代宗师》《绣春刀》《师父》《痞子英雄》,·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楚乔传》《外科风云》《深夜食堂》,以及参与《大鱼海棠》《功夫熊猫2》的配音。有人说,《剩者为王》里演技那么炸裂的金士杰,就不能好好挑挑本子吗?

金士杰坦然面对外界声音:“表演对我来说不分等级。当我需要养育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时(60岁迎来龙凤胎儿女),我会接受一些演出费用高的邀约,这一点也不需要脸红。不过有时候不够慎重,图一点小利益就接一些质量欠佳的作品,那我就会提醒自己未来要多小心一点,想办法不要拿到糟糕的分数。走上江湖就有风险,遇到不好的评论,该承受就承受。但选择还是要有分寸,我也在学。”(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责任编辑: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