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吸纳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对社会主义问题作出了科学阐释和论证。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才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广泛建立,才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拓展,也才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方国家的相继确立。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是马克思奉献给人类的思想武器。它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也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整体面貌。
马克思将“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之前,欧洲社会已经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流派,其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他们的思想中,社会主义是人类永恒正义的体现,无产阶级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受苦最深的社会群体。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始终幻想通过思想宣传、典型示范、社会劝导等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救世方案。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局限于道德上的谴责,对社会主义的论证局限于价值上的判断。在马克思看来,他们是社会主义先驱者,其思想主张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阐释和论证不仅依赖哲学反思还根据自身的实践,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立论基础,由此马克思超越前人、突破陈规,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发展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并开始影响世界的重要标志。此后,马克思一方面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和发展。他相继撰写的《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等重要著作,都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逐步成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探寻消除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途径,彻底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思考,始于对无产阶级的关怀,对无产阶级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在马克思看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由此,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必然产生、社会主义怎样才能产生、社会主义产生以后要经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有什么样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也就成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着力阐释和论证的焦点问题。
社会主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社会冲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的产生。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创造了比以往更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但又因自身制度对生产关系的局限难以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日趋明显。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神奇地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它同自己所产生的社会生产力本身是不相容的。它的历史今后只是对抗、危机、冲突和灾难的历史。”因这种矛盾和冲突而造成的历史暂时性,也就成为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与此同时,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已经使生产资料变成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使生产也变成了社会化的活动,这样的变化实际上已包含着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由劳动者来支配劳动成果的客观要求。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实现利益上的共有共享,不是人为的设定,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在印证着这一点。
推动社会主义的实现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推动社会主义的实现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社会化大生产在促使无产阶级形成的同时,也把无产阶级训练成为一个组织性和纪律性很强的阶级。这个阶级也是人数众多的一个社会群体,它的利益要求,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所以,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这样“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是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社会革命必然会有不同的方式。马克思认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社会主义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要有一个对经济社会和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改造的过程。马克思把这个改造过程叫作“革命的转变时期”,后来人们称之为过渡时期。建立新型国家政权,是实行社会改造的前提,马克思把这个新型国家政权叫作“无产阶级专政”。随着过渡时期的结束,人类社会也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把这个未来新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全面考察了新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第一次明确地把未来新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还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将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消除旧社会的一切痕迹。从第一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未来新社会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他在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把未来社会直接称为“自由人联合体”,并强调它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实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也就是实现了人类的彻底解放。在明确这样的本质规定的同时,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未来新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他认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未来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能导致贫穷的普遍化,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把资本变为社会的资本,一方面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社会两极分化,奠定社会平等的基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这种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马克思还明确强调,建立公有制,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也不是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随着公有制的建立,社会和国家也会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将逐步消除,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出现和谐的状态,国家将由对人的统治逐步转向对社会和生产的管理。
在论证社会主义问题的时候,马克思并没有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而是选用了“共产主义”概念。在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在他自己撰写的《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都是用“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来概括自己的思想主张。同时,马克思还把无产阶级革命称为“共产主义革命”,把无产阶级政党称为“共产主义政党”,把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未来新社会称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一生中很少用“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他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往往会加上“革命的”或“科学的”词语加以限定。马克思之所以把自己的思想主张称为“共产主义”,主要是为了同当时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相区别,也是为了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的彻底的社会革命。1890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撰写的德文版“序言”中曾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也开始把自己的思想主张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他明确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才使用”。在马克思思想中,“共产主义”概念等同于“社会主义”概念。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也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已有170年,沿着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脚步,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和重大发展。可以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