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系列评论之二十三
深网评论员舒文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将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中提升政务数字化水平、提高民生服务效率、助力经济发展等改善型功能的构想,瞬间变成了需要紧急提上日程的复工复产和城市发展战略利器。
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城市要具有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高效处理、贴心服务的能力。让信息技术手段与城市发展理念、运作模式、体制机制有机融合。“城市”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要求管理者要科学地、智慧地对待它。它就像人体的经脉肌理、五脏六腑,如果没有一种“血液”的关联,那么它就没有了生命力。当下,激活城市活力的这种“血液”就是“智慧化”。
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智慧城市”建设风潮下很容易导致的结果是跑偏题。城市运转要如何“智慧化”?基础设施投资、信息技术研发成果、智慧产业链条自然必不可少。但是,止步于此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城市对于社情民意并不关注,对于民众的共性需求并不能够充分了解,那么这样的“智慧城市”虽说在不断地投资于建设,却是很难以见到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最终的目标,就是服务于民、满足居民,“以人为本”是其中要义。因而,“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除了要有自动化程度、信息化比率、覆盖率、普及率等IT类技术指标以外,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居民对于“智慧城市”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举个例子,在疫情期间,许多居民宅在家中,足不出户,但是这个城市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任何事物并没有停滞不前,衣食住行,医疗看诊均有相应的智慧化远程服务,那么,这将带给居民实实在在的“智慧城市”获得感。相反,如果一个城市,仅仅是强调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大,信息技术研发成果迭出等“大而全”的指标性内容,而忽略了居民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那么居民的满意度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这也不是每个人需要的“智慧城市”。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速,这也将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多个社会问题,而这些关乎民生需求的社会问题正是未来“智慧城市”应该要着力解决的要点。相关的建设必须以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居民的满意度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化的手段来全面提升整体的城市治理速度与质量。相信每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一定会让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以人为本”就是城市“智慧化”不可缺少的“血液”。
相关报道:
往期内容:
深网观察 第91期|新增病例“零增长”,疫情防控更不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