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新办举行的2020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显示,中国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医疗防护等重要物资生产保持增长,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新型服务业得到持续发展,生活必需品销售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继续增长,再度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弹性与韧性。
但疫情的冲击不容忽视: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
目前,全国都在加快复工复产步伐。全国采购经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投资已开始发力,据统计,各省市公布的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目前超过40万亿元。相形之下,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消费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其中猪肉上涨125.6%,对CPI的影响高达3%。预计本轮猪周期将于年中进入下降通道,未来猪肉价格将走低。有观点指出,与担心通胀相比,更该担心的是通缩。
眼下,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60%。如果需求端不发力,企业虽然开工了,也会因没有订单难以持续。更重要的是,消费属于内生性因素,其推动的经济增长更稳定更有后劲,也具有更高质量。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等6个方面提出19条举措,旨在对冲疫情影响,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一些城市也开始行动,深圳在8日启动“2020深圳线上购物节”。南京打出促进消费“组合拳”,除更大力度放开城市服务业、鼓励机关干部带头消费外,还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总额度达3.18亿元的消费券,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等。
鉴于中国居民消费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光靠宅在家里吃和线上购物作用终究有限。根据广东卫健委昨天发布的疫情风险等级,深圳除了福田区为中风险地区外,其余区均属低风险地区。防控疫情依然重要,在有利形势下可适时鼓励市民进行更加多样化的消费了。
本报评论员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