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大量停摆,部分文化设施停业停演,旅游业经营困难重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为帮助文化企业缓解经营困难,深圳日前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调动多方资源,全力支持和服务深圳文化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文化行业主要属于人力密集行业和创意产业,人力成本较高。碰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业务停摆,但相关成本仍在,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根本问题。
文化产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大量的文化企业能不能扛过疫情活下去,大量的从业人员饭碗能不能稳得住,直接关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大的文化行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文化企业,为它们的当前需求和未来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既是帮助它们解燃眉之急过难关,也是为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排险除患、养精蓄锐。
稳企政策“组合拳”,精准管用是硬道理。《若干措施》是充分听取各类文化企业的困难诉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资源,并依照《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而制定发布的,针对性很强,政策接地气,扶持力度大。比如,今年全市将统筹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文化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缓解经营困难、促进产业复苏,“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又如,影院、文艺院团、演出场馆、实体书店等受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影响相对严重,《若干措施》专门明确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可谓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再如,针对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遭遇的流动性困难,在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相应安排,协调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10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给予利息补贴等。22条措施,条条实在,条条精准。
疫情或是一时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是要谋长远的。《若干措施》既立足当下排忧解难,又着力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文化企业危中找机、转危为机,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若干措施》鼓励支持文化企业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开发新业态、新模式,对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新型文化产业业态项目,在疫情期间引导和扩大线上文化消费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的项目,均优先予以资助或奖励,同时全方位加强产业发展支撑。不仅着眼于活下去,更着眼于强起来,相关政策组合拳必将有力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 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