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病例462例。
深圳137天本地感染病例零报告,确诊病例清零,正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密切接触者清零。
【境外输入】:当日无新增,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39例。
【境内病例】:当日无新增,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23例。
【无症状感染者】:当日无新增,全市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清零。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男性229例、女性233例。死亡3例,出院459例。
北京一患者4次核酸阴性后确诊
更多细节揭晓
北京大兴一病例确诊前,4次核酸检测阴性,第5次送检后确诊。
她是如何被感染的?为何要反复进行核酸检测?答案终于揭晓——
近日,在北京地坛医院的病房中,记者见到患者刘阿姨(化名),她回忆了自己“中招”的原因:“6月3日,我和老伴儿一同去新发地市场买豆腐。”
6月14日,刘阿姨的老伴儿确诊,而刘阿姨作为密切接触者在16日也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并且肺部有毛玻璃样阴影。
随后刘阿姨持续发热。
确诊的老伴儿都已经退烧了,但她自己的体温还一个劲往上涨,吃了药还是涨到了38度多。
然而,刘阿姨核酸检测结果却是阴性,用她自己的话说——“就那个东西都插到我嗓子眼里去了,都查不出来。”
但作为高度疑似病例,此后的八天时间里,刘阿姨先后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月23日,刘阿姨被转入北京地坛医院。
该院医生表示,在接收时,就将刘阿姨锁定为确诊病例进行了重点检测,最终第5次核酸检测呈阳性,6月24日确诊。
刘阿姨的经历并非孤例,6月16日,浙江温岭的一起病例与刘阿姨极其相似。
该病例是北京新发地返乡的经营人员,前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第5次检测,结果为痰标本阳性才得以确诊。
此前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的新冠病毒论文中也提到:他们研究了1099例确诊患者,发现仅43.1%病人早期出现发热,部分患者早期影像学也无异常,个别确诊病例潜伏期超过三周等。
专家特别提醒:新冠病毒感染有极强的潜伏性,必须及时妥善采取管控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病毒传播。
但这是否意味着普通市民也要进行多次核酸检测呢?
北京市海淀区疾控中心主管医师郭黎认为:如果确定自己没有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也不是密切接触者的密接,同时不属于应检尽检的几类人群,又没有出现发烧、咳嗽等相关的呼吸道症状,就没必要反反复复进行核酸检测。
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恐慌,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做好防护,积极应对,我们一定会赢!
为什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仅7天有效?
吴尊友解惑
01.为什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效期定在7天之内?
7月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8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理想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效期,设定的越短就越安全。但太短,则需要频繁检测,现实中难以操作。
将有效期限定在7天之内,主要是根据新冠病毒的潜伏期规律确定的。新冠肺炎的潜伏期通常在3到7天,还有一些人少于3天,有些人多于7天,最长的潜伏期为14天。所以,把14天设定为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
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有效限确定为7天之内,主要考虑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规律,另一方面是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这是科学可操作性的。
02.两“连阴”,最后也能确诊,这是为啥?
吴尊友介绍,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是检测两种不同的成分。
核酸检测查是否有病毒核酸成分,若为阳性,则表示反映处在感染状况。抗体检测则是查血液中是否有对抗病毒的物质,抗体一般在感染病毒后2周才会出现,感染早期,一般难以检测到抗体。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
为什么确诊病例前两次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呢?前面讲到,感染早期一般不会产生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是常见的。那么,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又怎么解释呢?
一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毒主要在肺部,采样主要在鼻咽部,病毒产生的炎症堵塞了肺部气道,病毒排不出来,难以采集到病毒。
二是采样操作不到位,没有采集到病毒。
三是病情变化和采样的时机问题,患者病情进展快慢不同,采样时机及时间间隔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假阴性。
检测阴性后确诊,临床上有,但比较少见。
是否感染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结果,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对没有去过新冠肺炎流行的高风险地区,也没有与感染者接触,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就没有必要担心是假阴性。
资料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