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患者4次核酸阴性后确诊
更多细节揭晓
北京大兴一病例确诊前,4次核酸检测阴性,第5次送检后确诊。
她是如何被感染的?为何要反复进行核酸检测?答案终于揭晓——
近日,在北京地坛医院的病房中,记者见到患者刘阿姨(化名),她回忆了自己“中招”的原因:“6月3日,我和老伴儿一同去新发地市场买豆腐。”
6月14日,刘阿姨的老伴儿确诊,而刘阿姨作为密切接触者在16日也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并且肺部有毛玻璃样阴影。
随后刘阿姨持续发热。
确诊的老伴儿都已经退烧了,但她自己的体温还一个劲往上涨,吃了药还是涨到了38度多。
然而,刘阿姨核酸检测结果却是阴性,用她自己的话说——“就那个东西都插到我嗓子眼里去了,都查不出来。”
但作为高度疑似病例,此后的八天时间里,刘阿姨先后进行了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6月23日,刘阿姨被转入北京地坛医院。
该院医生表示,在接收时,就将刘阿姨锁定为确诊病例进行了重点检测,最终第5次核酸检测呈阳性,6月24日确诊。
刘阿姨的经历并非孤例,6月16日,浙江温岭的一起病例与刘阿姨极其相似。
该病例是北京新发地返乡的经营人员,前4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第5次检测,结果为痰标本阳性才得以确诊。
此前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的新冠病毒论文中也提到:他们研究了1099例确诊患者,发现仅43.1%病人早期出现发热,部分患者早期影像学也无异常,个别确诊病例潜伏期超过三周等。
专家特别提醒:新冠病毒感染有极强的潜伏性,必须及时妥善采取管控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