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纬正在调试无人机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激动!”2019年8月,18岁的梁振纬站上了喀山未来技能大赛的领奖台,戴上了无人机操作专项赛的银牌。
在这场世界级大赛后,梁振纬不仅成为同学里第一个走向社会、面对更加广阔天空的人,还顺利成为一名无人机研发工程师。
从曾经的参赛者到出题者,梁振纬更坚定了自己从事无人机事业的决心。“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最为重要!”
技能为匙 登上世界舞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参加2019喀山未来技能大赛之前,梁振纬是学校无人机竞赛队的队长。“我们竞赛队拥有第一梯队的实力,后面采取了淘汰机制,最后是我的教练选中了我。”
这场比赛的“入场券”并不好拿。“不是单纯的实操飞行,从理论到设计建模、组装调试、诊断维修,再到自动飞行编程、FPV穿越……无人机所有的部分都考。”梁振纬说道。
为了学习编程,队伍还专门开设了一个编程班,梁振纬从零开始学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用自己写的代码让飞机飞起来。
备赛集训是乏味痛苦的,同时也是有趣快乐的。
“组装两小时,飞行两分钟”的滋味,梁振纬体验了无数次。“竞赛机就像是我们的‘儿子’一样。”
最忙的时候,梁振纬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但他依然斗志满满,“起床之后,第一时间就会想把难题攻破。”
正是凭借着对技能的执着追求,年仅18岁的梁振纬便站上了世界舞台,一举摘得了喀山未来技能大赛无人机操作专项赛银牌。
这份热爱,同样没有辜负梁振纬。
独当一面 热爱成了事业
“我在入学之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未有明确的目标,但经历了那么多比赛后,我明确了无人机是我所热爱的,想把它当做我的事业发展。”
如今的梁振纬,已经是独当一面的研发工程师了,主要负责无人机教具的开发、竞赛项目的研究。
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开始负责模块赛事的制作。“一些比赛规则、比赛机型的制定,都需要我不断摸索,好像回到学校的状态,每天去研究,晚上12点之后才打卡下班,最晚会到凌晨一两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自己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从比赛者到教练。
“我们做无人机教具的初衷,就是为了跟学校一起培养无人机行业的人才。”梁振纬介绍,无人机教具模拟了市面上所有行业用机的应用,“通过教具模拟应用给学生看,可以让学生尽快与社会接轨。”
关于未来 将不断探索尝试
随着无人机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梁振纬也在为无人机人才培养注入更多前沿思考:“我们现在研究的教具、开展的培训和课程都越来越注重契合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更注重学生在开发、算法等方面的能力。”
关于未来,梁振纬从未停止对于“天空”的畅想:“我希望能在自己已有的编程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嵌入式开发能力,这是无人机领域更深层次的技术。争取有朝一日能开发出更多样性、更多可能的无人机机型。”
“我还在筹备无人机中控台的开发工作。一旦成功,无人机将实现全面自动化,不再需要人工换电池、调整相机等,极大提升无人机应用的效率,对于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梁振纬说:“我觉得自己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也有这个能力去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