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走进果园和苹果洗选车间考察
指出陕北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延安是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
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
目前栽植面积331万亩
年产400万吨
产量和面积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
全国的九分之一

这是2022年10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苹果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苹果在延安“安家”的历史
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
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
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
从河南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苹果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搬运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小小苹果
是延安老百姓的致富果
苹果产业辐射带动当地农民80多万人
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在延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10日,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延安的果园里
富士、嘎啦、瑞雪、秦脆等各类苹果品种“百果争鲜”
囊括早、中、晚熟品种和红、黄、绿多个色系
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
品质提升、价值链延伸
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2022年10月27日,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洗选车间展示的各类苹果。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技术能手、苹果“网红”、创业青年
苹果产业催生了一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
认养模式、电商销售、网络直播
多元化的营销方式
让延安苹果销路不愁
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0日,洛川县一家果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仓库进行线上直播。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圣地延安的靓丽名片
延安苹果大有前途
记者:贺占军、陈晨、张博文、李华、李浩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陕西分社联合出品
推荐阅读
习近平走进受灾群众家中: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 2025-01-23 16:56【习近平走进受灾群众家中: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实地了解去年洪灾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恢复等情况。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山沟沟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08-26 13:06近年来,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延安)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园区制定了规范高效的接待工作流程,组建了以驻村干部、农业专家为专(
市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023-07-11 07:23会议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意义,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好做法,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的2022·年度瞬间”之七: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 2023-01-06 15:51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要要求:全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时习之丨微·观——“小苹果”推动“大振兴”系列报道 总书记关心的苹果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幸福果” 2022-11-22 21:05在南沟村驻村11年的干部张光红介绍,除了苹果种植,南沟村党支部还带领村民种樱桃、油菜、南瓜等果蔬,建成了休闲垂钓园、沙地摩托车等乡村旅游项目,拥有现代农业、劳动教育、乡村旅游三大业态,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 2022-11-17 23:33…我们要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丨延安苹果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2022-10-31 11:14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从河南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苹果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
时政现场说丨察民情谋振兴 金秋漫山果飘香 2022-10-29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