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厦人乃文天祥后代 第一桶金来自莲花山种荔枝林
岗厦大队原属福田公社,有三个生产队(自然村),一队和三队99﹪村民姓文,二队则基本是外姓人,后来分离出去,成了田面村。如今,深圳滨河路以北,梅林二线以南,皇岗路以西,益田路以东,包括莲花山、冬瓜岭在内都曾是岗厦村的祖地,这块土地面积约5500亩。
岗厦文氏是文天祥组织的文家义军的后代,岗厦的始祖文萃是文天祥堂兄文天瑞的第五代子孙。据岗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文炳征介绍,现在的岗厦文氏家族后裔共980余人,港澳台、海外华侨文氏有3000多人。在今天的岗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文天祥纪念馆、岗厦社区的正气文化墙、岗厦小学的正气歌文化墙……
解放前岗厦村的发展很缓慢,当时岗厦村水稻种植量不太大,种植番薯却很多,被称为“番薯之乡”,村民生活水准相当低下。为改善生活,不断有村民去香港打工、做生意、定居。
1983年8月,岗厦企业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3亿元。1984年10月,岗厦村村委会成立。村委会率先启动集体经济,利用联合企业及两个联户企业,号召村民发展个体经济,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空间高涨。
1972年,村里劳动力只有300多人,种3000多亩水田,非常辛苦。到1983年村里土地被征用,村民“洗脚上田”。1984年村委会成立,时任村委会书记的文伟来引导村子引资办厂,发动村民养鱼养猪,去香港回收轮胎、模板,村民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现在莲花山荔枝这么多就是当年岗厦村民搞副业的成果。1985年,深圳市政府开始扶持社队兴办万株荔枝园,与岗厦村签订了合同,莲花山一夜之间成了“聚宝盆”。村委会书记文伟来1985年发动村里党员干部在整个莲花山种果树,五年后莲花山结出深圳最优质的桂味和糯米糍。荔枝丰产初期,农户年收入几万元,最多30万元,村民们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赚得了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