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刘庆生):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召开一次发布会,首先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各新闻单位、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深圳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深圳今天的成功是各个方面努力的结果。我们过去经常讲,特别是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时候,在全市叫响了一句口号“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也就是说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深圳。同时,没有各个方面全力以赴的支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深圳。特别是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和辛勤工作在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深圳发展的功劳簿上,大家都是功臣。深圳的成功,付出了你们巨大的心血,所以要非常感谢大家!
今天这次新闻发布会是一次关于产业空间土地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跟大家共商深圳土地的大事。他们是: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聂新平同志,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同志,
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周明武同志,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同志,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幼鹏同志。
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深圳喜事连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离京第一站到深圳,党的十九大之后又一次莅临深圳视察我们的工作,之后又对深圳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在今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8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大家能够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深圳的巨大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视察深圳当中,还是在给深圳的批示当中都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深圳做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也就是要发挥核心作用,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又明确要求深圳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所以对于深圳来讲,这是新的定位、新的高度,既有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给深圳深深的期许,又有全国人民对深圳的深深期待。广东省委作出了决定,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王伟中书记在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对几个方面,包括经济体系、民主法治、文化繁荣、民生发展、自然和谐这五个方面要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所以各个工作方向都已经明确,工作步骤也作出了安排。从现在的新定位、新高度上讲,深圳过去40年,我们更多的是体现全国的价值,就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先行区。那么展望未来,深圳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要快于全国2049年的工作目标,所以我们展望未来15年,深圳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球,以先行示范区的姿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所有这些理想、梦想或者是我们的具体工作,都不是靠凭空想象,都不是靠一般性的努力,而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才能实现深圳人新的梦想。
在这几个发展方向当中,毫无疑问经济发展是摆在第一位的,是基础性的,没有经济发展,我们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进。大家都非常关心深圳的教育、卫生,2018年度的数据,仅仅在全市财政性支出,教育方面就投入了700多亿,在卫生方面投入了280多亿。如果没有如此强劲的经济支撑,这些重大的民生事业都不可能发展,所以经济是第一位的。深圳从经济结构上看,第一产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们没有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总体是4比6,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60%,也就意味着深圳的发展结构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发挥着支撑性、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工业占比所发挥的价值不言而喻,所以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方面,用我们的发展成绩,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9000亿,成绩不可谓不大。但是,如果横向、纵向去比较,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大家在这些年当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说深圳没有土地。作为政府管理团队的成员,我们经常在一起分析,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关于用地多与少,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哲学的角度看要用辩证思维,就是如果我们有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或者说符合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愿意到深圳来发展,我们非常欢迎,用地予以保证,要多少地满足多少地,要多少空间满足多少空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很多用地。从另外一个维度看,如果是传统的低端产业,或者说不符合深圳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确实没有空间。所以我们说深圳的产业用地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
这次我们第一次一次性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就是对我刚才阐述观点的支撑,也可以说是一个证明。所以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就是为这件事情而来。希望大家能够把深圳新安排的产业空间这件事情传播出去,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更全面的信息,让大家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和用武之地。
我先作这个开场白。下面请市发改委主任聂新平同志给大家汇报一下相关的情况。
聂新平: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先后发布,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既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的伟大历史使命,也给深圳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新的历史性机遇。这次我们史无前例地一次性拿出30平方公里土地,面向全球进行产业招商,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深圳发展,与深圳同行,共享双区叠加的发展机遇,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共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开展的工作。
一、批量推出集中连片优质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推介招商。
为了更好满足企业发展的空间需求,我们对全市可用于产业发展地块进行了整备梳理,将分批次集中推出连片优质产业用地用于全球招商,推动形成新一轮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的高潮。根据梳理,本次可供产业空间一共是35块,总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域范围内可供应产业用地约25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区可供应产业用地约5平方公里。未来,凡是符合深圳产业导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都将得到充足的空间保障。本次用地集中在35个片区,按照产业门类,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片区主要分布在宝安、龙岗、龙华、光明、坪山和深汕合作区,以总部基地为主导的片区主要分布在南山、福田,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片区主要分布在光明、大鹏,以高端物流为主导的片区主要分布在宝安、盐田。按照地块面积,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地块有9个,分别位于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深汕合作区等区,面积最大的地块达到4.8平方公里,位于光明科学城内。我们专门绘制了产业空间地图,媒体朋友们可以从发布会准备的网盘中抓取详情。
二、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的定位,打好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本次推出的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将重点布局重大创新载体、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三大方向。对于深圳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一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原始创新能力,以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为纽带,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高效对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争取筹建国家实验室,加快省实验室、基础研究机构、诺奖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二是面向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我们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这一次又特别围绕5G移动通信、8K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五大重点发展方向集中发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近日,我市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这三个集群被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这三个产业集群将在国家指导下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的模式,在知识产权服务、重点技术研发、专项债券融资、人才奖项计划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培育一批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重点创新孵化机构和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协同发展。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继续打造新的产业集群。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动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我们正在加快实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集中突破,在市场缺失环节主动作为,面向集成电路、射频器件、微机电系统、核心工业软件、医疗影像设备等产业链的共性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进、培育、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功能性平台,实现开放共享运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测试成本和周期,加快产出新成果、新技术,撬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开发水平。
三、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和需求,精准推出全方位无死角细分产业政策措施。
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高端发展、拓展金融支持手段、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难什么帮什么。
一是出台一批企业落户的鼓励政策,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我市先后出台了鼓励总部企业发展的办法、工业和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等规定,鼓励大企业、好企业来深设立总部和落户产业项目,明确了总部用地供应及工业用地供应机制及流程,建立了遴选+供应+监管全链条的用地供应机制。对产业空间的供应予以保障和规范,并降低了产业用地的地价,对重点产业项目可以去招标、拍卖、带产业项目挂牌出让,或者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并鼓励重点产业项目用地联合投标或竞买,新兴产业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还可以继续给予相应优惠,地价水平会大幅降低。
二是推出一批共性产业政策,全方位助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我们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项目奖励计划操作规程,技术改造倍增操作专项规程等多项共性产业政策或部门操作规程,这些规程在会议提供的网盘上都可以看到具体的内容。我们通过这些规程实现项目引进、创新载体建设、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示范应用等环节的全流程覆盖。新兴产业领域可按照要求申报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等多种政策支持。
三是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集中出台一批精准化前沿产业政策,这是这次新出台的,也是重点针对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在之前政策的基础之上,重点遴选了处于产业爆发前夜,而且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新兴前沿领域,包括生物医药、集成电路、5G移动通信、8K超高清视频等,精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突出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新兴产业关键环节难点、痛点问题,强调政府部门主动作为,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共同探索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力争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更多的先机。我分别介绍一下主要的内容,《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5年)》,主要是从突破生物医药原始创新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等四个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着手,聚焦产业发展共性需求与薄弱环节,建设基础研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及专业服务平台等十大重大产业支撑平台,重点打造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宝龙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先导区等5个特色园区,打造一核多中心错位发展空间格局,带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集群化、高端化和协同化的发展。为此,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措施,包括支持药品自主研发、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支持开展高端医疗器械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搭建合同研发和生产平台、辅料质量标准研究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推动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业药物临床医院,实现产业链全链条的专业服务,构建临床应用转化体系。力争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第二个文件是《深圳市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为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芯片设计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应用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了补齐芯片制造和先进封测关键缺失环节,提升高端芯片设计业竞争力,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等六大任务。力争到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大幅增长,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本地产业链配套和协作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显著增强。
第三个文件是《深圳市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5G基站选址难、运维成本高、电力报装困难等问题,提出了降低5G用电成本、加大公共场所资源开放力度、建立用电报装绿色通道等措施,比如将5G基站用电纳入我市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支持范围,免费向5G基站多功能智能杆的建设,开放政府机关物业、市政公园、地铁、机场、市政杆塔等公共设施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的全覆盖,5G基站建设密度全国领先。
第四个文件是《深圳市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针对行业标准规范体系缺失、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短板、应用场景偏少等共性问题,围绕组建产业协作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网络传输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重点终端产品、推动创新示范应用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比如搭建产业多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研发、测试、验证等中试服务环境。支持建设8K产业基础设施,着力突破网络传输承载瓶颈,组建一批8K高水平创新载体,开展一批重点技术攻关计划,滚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专项,带动8K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提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推动8K与人工智能、5G有机集成融合,开展8K+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等典型应用示范,驱动工业可视化、自动驾驶、医学图像检测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力争到2022年8K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8K技术创新策源地、8K产业发展高地,以及AI+5G+8K应用先导区,在8K的发展上深圳具有很好的基础,通过8K的发展,相信各位媒体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切实的实惠。
最后,再向各位媒体朋友发布一个消息,就是12月中旬,我们将在深圳举办全球招商大会,届时将会发布更为详细的产业政策和地块信息,针对这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我们欢迎全球优秀企业、海内外投资者和各位关心支持深圳发展的朋友们莅临大会,参与深圳的发展,期待与各位在大会上见面,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庆生):谢谢聂新平主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庆生副市长,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和先行示范区,已经拥有非常雄厚和完备的产业基础,在国际上的排名也非常高,我们这次举办招商引资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刘庆生:深圳在全国来看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很多人把深圳当作梦想之城。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今天的成绩还不足以支撑深圳所担负的责任、承担的使命。刚才我们介绍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还是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都要求深圳以成为全球标杆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如果我们对比的话,我们从地均产出的角度,现在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约13亿左右,但是我们对比香港,香港的地均产出每平方公里是21亿,新加坡每平方公里是33亿,东京每平方公里是31亿,纽约每平方公里接近90亿。这几个深圳发展对标的目标国家、目标城市都是以倍数高于深圳。这种现状毫无疑问,我们支撑不了全球标杆城市。如果从人均看,我们现在人均大约2.8万美元左右,香港人均是4.8万美元,新加坡、东京、纽约以及北欧几个城市大幅度超过我们,这都是我们的差距和短板。所以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努力,使我们深圳发展的能级更高更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记者:我是来自央视财经频道的记者,我想请问梁永生主任,我们都知道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家也都了解深圳市是国内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深圳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请问深圳在吸引全球顶尖高端创新资源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梁永生:我们今天还是谈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要素驱动的优化组合,所以我们今天接下来谈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要素的组合,但一定是要素的优化组合才称之为新驱动。您刚才提的问题,创新通常说是始于科技,但是成于要素的组合。深圳从政策层面来讲,对吸引国际高端资源做了很多规划和部署,比如2016年3月份出台了7号文,《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当时提了62个方面,现在我们也一直在落实。今年2019年7月份又以1号文形式印发出台了《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从全生命周期对科技研发资金资助项目进行改革,从项目的选题到评审,到过程的检查,到验收,到最后的绩效评价全过程做了界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改革是生态创新体系的改革,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这就需要引进高端人才。目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改革已经做完了,技术攻关也在逐渐做,技术攻关从四个层面,面上攻关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战略项目,战略项目可以是亿元级的资助,解决"卡脖子"问题。今年是产学研用的成果产业化的改革,我们现在已有的创新获得了知识,再把知识转化成钱。不能转化成钱的,从产业需求出发,从前端支持产业的创新发展,形成闭环的链路,就是需求-创新-需求再提升-创新。
引进国际资源要从几个点来考虑,国际资源为什么来深圳,首先我们要有平台的概念,这里面包括大装置,这是基础研究的利器和人才集聚的平台。还有高水平研究平台,我们从物质科学到环境科学到空间科学怎么去规划我们的体系建设,当然一定要与我们的产业结合,毕竟深圳是一个基层,根据我们的产业部署基础研究。另外一个是引进国外高端资源,一个是人才,还有一些平台和项目。这些我们都要通过大装置、高水平平台和人才,同时通过后端促进产业发展,在前端人才适时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总之从前端的大装置、高平台,到中端的尖端人才+新政策,到后端的新产业,反复推动国外创新资源能够落户深圳,同时也鼓励推动深圳的资源走出去开拓国际化的道路。
记者: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大家都知道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我想请问一下聂主任,为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引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请问深圳未来在产业布局和产业扶持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聂新平:深圳历来就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但是这次中美贸易战也暴露出了我们的薄弱环节,所以未来在这方面我们丝毫不能自满,必须瞄准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中央用攻坚战这个词,确实说明这一仗不好打。对于深圳来说,我们重点是两个方面要发力,第一个是要强化我们的基础研究短板,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补齐源头创新的短板摆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这方面,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里面也包含了光明科学城,将是未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重要载体和平台,将会布局一批国际先进的、稀缺性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来支撑产业基础研究能力。第二个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5G、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积极布局一批新型产业基础设施,调动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第三个是我们已经调整了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推进了制度创新,反思我们过去为什么在这些"卡脖子"的问题上投入不少、力度不小,但是效果差强人意。我们在射频芯片、新型医疗影像显示设备、EDA工具等方面,我们通过政府和市场,通过基金+并购,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通过国地联合支持等模式来推进这些"卡脖子"问题的突破,我们希望在2-3年内这三大重点支持领域将会有重大的突破。
另外要强化深圳市产业链集聚配套优势。深圳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是在硬科技、硬创新上面。我们虽然独角兽企业少一点,但是我们的独角兽都集中于制造业,都集中于硬科技行业,这是深圳的优势,要集中力量把我们的优势打造得更强,强化深圳作为全球硬件天堂的地位。我们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对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强产业链的韧劲,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最近我们很高兴深圳的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制造这三大产业集群已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未来从国家到地方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我们还推出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这次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重点也是面向工业,面向产业链的缺失环节,面向产业生态的核心企业来招商引资,希望通过空间带产业,实现深圳产业集群更高端化的发展,能够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促进我市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我相信在中央和广东省的统一领导下,经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旗帜一定会举得更高、更加鲜艳。
记者:我是深圳卫视的记者,我想请问周局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今年12月份要召开全球的招商大会,我们想知道招商后的项目接下来后续的对接服务流程是怎样的?
周明武: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问题,涉及到招商引资大会后,或者说洽谈以后,招商引资的效果怎么落地的问题。谈到项目后续的对接,如果是从企业的需求来讲,有三个很关键的环节,第一个是落实政策,刚才讲了很多产业政策,第二个是落实用地,第三个是落实服务。落实政策怎么样对接,就是这些项目,全市各个产业主管部门对接起来,比如你是总部项目,发改委有一系列的关于总部认定的办法和奖励措施,你是科技研发类的,科创委会有政策对接,重大工业项目,工信局也有政策对接,落实政策就是对接到产业主管部门和各区。落实用地,主要是对接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各区,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充分满足他们的用地。落实服务,比如税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等,和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税务等职能部门对接,解决这些服务的问题。从企业的需求来讲,这三个落实。
从对接的时序来讲,首先可以对接到商务部门,进行充分咨询,商务部门会引导和协调项目对接到各个产业部门和职能部门及各区。政府对企业审批和服务的过程中,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商务部门也可以协调。所以商务部门在招商引资的各个环节里面起着咨询者、引路人和服务员的角色。还有一个对接的特殊性,就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一个大型企业引进的专责工作小组,是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这是特别重大的项目,会具体研究解决重大项目在引进过程中的问题和事项。
聂新平:我补充一句,在全球招商大会的环节里面,最后有一个闭门会,有意落地的项目和企业在闭门会上,我们会指定专人服务跟进后续的落地。
记者:我是深圳特区报的记者,我想问一下王幼鹏局长,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次产业招商地块具体的情况,另外针对落户深圳的企业,如果有用地需求,他们需要通过什么程序拿到这些用地,在土地供应方面又有哪些优惠的政策?
王幼鹏:这次我们提供的用地是30平方公里,大概的结构是深圳市域内25平方公里,深汕合作区供地5平方公里,这些用地的选址在全市域,基本上每个区都有。大家看到这次的用地,单地块来讲都是比较大的。同时这些用地的特性和空间规划比较吻合,和全市产业布局规划也是相对吻合的,所以精准性和产业的配合性、空间配置能力上来讲是吻合的,而且是高度契合的。当然我们也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基本导向符合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调整和优化空间。我们特别重视符合深圳未来产业导向的产业用地,和重点片区的发展建设比较吻合的供地方向。深汕合作区也是按照深汕下一轮产业发展方向,三个重点片区,也带动深汕新一轮的发展。
怎么申请用地,一个是通过产业部门服务需求导入落地情况,同时落地有一些基本的政策,市里面有总部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有总部需求的可以看这个文件。还有工业用地和产业用地的供给办法,包括近期刚出台的地价测算规则,这都是普遍政策,用地需求单位查一查这些基本信息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用地需求了解。有了这样的了解以后,按照需求,政府再通过项目遴选,产业部门核准遴选条件,刚才讲了深圳土地空间是有的,对于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是有土地空间的,通过申请遴选,我们按照程序进行精准供地。供地以后也不是任由企业发展,我们有监管程序,我们对土地空间是全链条监管,签订监管协议。
我们的优惠举措,所谓优惠是精准的供给方式,按需求来供给土地,所以我们通过遴选,通过空间配置的契合度精准供给的方式,也就是带项目供地,是有目的的供地。关于用地成本,我们在地价标准里面出了一些政策,根据产权的特征,我们会对产权有所约束,对发展导向会有一些要求,对地价的修正,比如高新科技和新一代信息产业可以优惠到0.35的系数,甚至比这个还低。甚至连先租后让,我们是按照全年期20年期60%的标准提供空间保障。还有一些可以通过房地并举,政府供给的产业用房,用租赁的方式供给产业空间的保障。多种渠道,只要是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在土地供给上都有专门的,或者是特殊的供给政策。
记者:我是大公文汇的记者,我想请问工信局的领导,刚才提到5G的发展,深圳作为全球的5G技术发展的前沿城市,我想了解一下深圳在5G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未来我们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怎样的,推进计划是怎样的,尤其是在加大核心技术研发上?
贾兴东:5G是当前科技产业的热点,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已经清楚的,我这里不再重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G的发展,专门出台了《深圳市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门召开了全市5G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5G发展协调小组,明确提出了到明年8月份,也就是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时候,率先实现5G全覆盖的目标。我们今年主要抓这几个方面,在5G建设方面,一个是建立市、区、街道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基站建设的难点问题,今年召开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协调会,解决了几千个站点的热点问题。第二个是制定了深圳市第一批公共场所资源免费开放,政府物业、市政公园、地铁、机场、公共设施,在政府的带动下,很多企业、社会小区积极响应,解决了基站进小区难的问题。第三个是推进智能杆和搭载5G基站智能杆的建设,我们发布了智能杆系统建设的规范标准,明确了运营主体。第四个是建立了用电报装的绿色通道,5G基站用电纳入我市工商业用电降成本支持范围。第五个是对管道资源共享开放。第六个是启动了相关的各种规划建设,以5G需求为主线,统筹数据中心、机楼、站址、多功能智慧杆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截至10月底我市已建成的5G基站有11497个,在5G基站建设方面处于领先的水平。与此同时,前不久宝安5G智慧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投入使用,5G医疗、5G教育、5G酒店,今年上半年洲际酒店开始运营,5G智慧港口,招商局港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以及5G在工业,这是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一大批示范应用已经取得了成效。同时跟5G相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正式挂牌,在创新领域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产业的聚集度也不断增强。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要建成5G基站1.5万个,到明年8月份5G基站4.5万个,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我市良好的5G网络覆盖和强大的5G产业生态给5G企业发展和5G应用带来了先天的优势。在这里也呼吁广大的5G相关的企业和5G应用相关的企业积极参与我们下个月的招商活动,到深圳来发展。
主持人(刘庆生):各位记者朋友,今天还有直播,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这次深圳大力度推出3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发布会的效果如何有赖于各位记者朋友热心传播,努力工作,在这里拜托大家,也感谢大家!我们要一起携手,把我们共同的深圳建设好,用深圳的新作为创造新奇迹,让我们回报全国,拥抱全球。40年前,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抓住了深圳就等于抓到了机遇。4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认为,抓住新的机遇、新的成功就黎明不远。这样的道理,今天依然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寄托梦想的深圳在等着你,祝大家成功,谢谢各位!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Copyright© www.lyrickcorp.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