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郭跃华):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新闻发布会!我是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请容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深圳市政府吴优副秘书长、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主任王东。下面首先有请吴优副秘书长致辞。
吴优: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金秋八月,丹桂飘香。首先,我谨代表深圳市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深圳各个方面的关注、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绿色低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一直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忠实践行者。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生活、低碳产业,不断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是深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转眼间,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000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在这里畅所欲言、贡献智慧。经过六年多的积累,论坛逐步成为了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展示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成为了各方探讨前沿话题,分享智慧成果、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于8月29日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举行。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在中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立足新的改革起点,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为主题,探讨深圳如何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对接,促进绿色发展城市交流合作共享,充分展示我国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就。
本届论坛紧扣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主题,重点突出创新引领、国际合作、服务产业,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邀请了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出席,我们力争将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打造成为一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绿色低碳盛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初心在,虽远不怠。请允许我代表深圳市政府,诚挚邀请国内外嘉宾参加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共襄绿色盛会,共谋绿色发展。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媒体朋友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跃华):谢谢吴优副秘书长,现在有请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王东主任介绍本届论坛有关情况。
王东:尊敬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于今年8月29-30日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作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论坛经过六年多的积累,已逐步成为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展示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成为了各方探讨前沿话题,分享智慧成果、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指导下,以及各有关部委、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有序筹备,现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届论坛在内容设置和组织形式上丰富多样,由一会、一演、一奖及系列配套活动组成。“一会”即主论坛+平行论坛,主论坛的演讲嘉宾涵盖联合国官员、国家部委领导、国外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等。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莫汉·穆纳辛格、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等。本届平行论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能源论坛、绿色金融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绿色运营论坛、航天科技论坛等平行论坛,各平行论坛结合不同主题就绿色低碳领域的宏观政策、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一奖”即为在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下的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典礼。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和卓越人物蓝天奖获奖名单,将在论坛期间揭晓并颁奖。“一演”即国际绿色低碳技术项目路演与低碳产业交易洽谈会,路演项目已成为论坛的保留项目,旨在通过“论坛+产业+资本”的叠加模式,促进节能环保、清洁技术、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和聚集,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交流合作,发挥复合效应,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构建绿色低碳领域的重要创投平台。其他配套活动包括重大项目签约、重大研究报告发布等,例如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牵头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探索——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排行榜(2000-2015)》;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牵头《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牵头的《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以及深圳低碳发展成就体验活动等。日前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支持深圳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可持续发展先锋,对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出了新要求。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我们在这个重要的节点上举办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为主题,探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方式。这正是贯彻落实习主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连续六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新闻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宣传。本届论坛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已就绪,即将拉开大幕,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与我们一起努力,捕捉论坛新亮点、挖掘新热点,共同打造一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盛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跃华):谢谢王东主任,目前论坛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我们也恳请新闻媒体朋友们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
记者:我是中新社的记者,吴优副秘书长您好,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对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可持续发展先锋,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段时间深圳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绿色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吴优: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在这么一个重要的文件里面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央给予了深圳一个新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表率,我觉得特别重要,第一在城市定位里面提出了深圳要建设可持续发展先锋,第二《意见》要求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第三《意见》要求深圳为中国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由此看来,中央希望深圳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也要争取做到全球一流、世界领先,要向着全球标杆城市这个最终的目标迈进。
这些年来,深圳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深圳紧紧抓住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机遇,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全过程。2018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4.2%,“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率为12.1%;万元GDP水耗由2010年的19.95立方米下降到8.41立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
二是产业转型绿色效应显著。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创新改变先进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9155.18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7.8%。这个比例在全国大中城市是最高的。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2.1%。
三是清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底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490万千瓦,核电、气电等清洁电源装机占全市电源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87%,比全国平均水平37%高出5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累计新建节能环保低碳领域工程实验室等各类研发平台236个。
四是绿色交通、绿色建筑遍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入全球前十,公交机动化分担率提升至60%。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22万辆,公交大巴、出租车实现100%电动化。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规模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五是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成为率先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并两次获得C40气候领导联盟城市奖。与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签署了低碳城市建设合作协议。
上面列举的成绩只是我们阶段性的成绩,我们下一步不能躺在这些功劳簿上,应该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争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能够向中央、向世界提供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郭主任,我是深圳商报的记者,刚刚这位提到中央最近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个文件中提到深圳要构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请问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转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郭跃华: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对中央发布的《意见》高度关注,对里面提出的重大战略方向特别留意。国际低碳城论坛已举办了很多届,在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搭建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平台,汇聚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人才、项目和企业,引领深圳和大湾区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功不可没。《意见》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要率先形成绿色发展的格局,确实有很多的工作和任务需要我们去做。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绿色低碳论坛的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通过国际低碳城论坛提出的议题,引领的方向,汇聚的资源,对深圳绿色低碳的发展会带来持续深远的影响。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跟记者朋友们分享,也是我们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方面考虑的方向。一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加速汇聚和应用场景推广。绿色低碳是一个很大的领域,比如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刚才秘书长也讲到了,深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2万辆,这在规模上在世界上以及国内大中城市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新能源电池的能效、能源密度,包括整个城市的充电站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体系出来,这是我们未来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向,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场景。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互动和融合,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再比如说绿色建筑,深圳推动建筑节能和节材,绿色建筑面积规模在全国也是排在前面的。绿色建筑推广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家居,让建筑为人服务,更加友好、更加便捷、更加轻松、更加节能的室内空间设计。我们绿色发展技术资源的汇集以及未来应用场景的拓展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推进的工作。再比如绿色和低碳产业发展政策设计方面,深圳原来新能源汽车政策、低碳循环政策,绿色经济也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包括应用场景的拓展,创造一个更加高效、更加良好、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包括碳交易平台也是降低绿色低碳企业发展、绿色经济推广应用的制度和交易成本这些方面也是重要的考虑。三是在引领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方面,总书记提出来要在全国推广垃圾减量分类的试点,国内现在很多城市都高度关注垃圾减量分类,这也是未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包括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本身既是绿色低碳产业,也是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的非常高效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这对于2000多万人的高密度城市,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攻克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垃圾围城”的危险和挑战。这也有赖于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参与,从我做起,从小朋友做起,从家庭做起。
低碳城论坛在这些方面有一些考虑和设计,本次低碳城论坛紧扣智慧引领城市能效的提升,会推出整体的解决方案和各细分领域的优秀技术,汇集工业、建筑、城市能效提升、绿色发展需求等领域的企业。我们也有一个路演会,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技术项目和企业路演与洽谈,共同打造展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应用的窗口和示范,形成大湾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高地。我们也邀请到比如比亚迪、国电投两江环保、星火绿创等30多家知名的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机构和企业,大家从绿色建筑、工业节能、分布式储能等重点领域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具体的技术领域和项目,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在低碳城论坛期间给予高度关注,给予大力支持、大力推广和宣传。再次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记者:王东主任,我是来自南方日报的记者,我想请问本次论坛在主题内容以及实施策划上和过往相比有哪些亮点和创新之处?
王东:谢谢您的提问。首先从主题和论坛内容来讲,以前重点是聚焦低碳城和气候变化,这次扩展到更大的绿色发展,所以从主论坛上就设置了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在策划的时候征求专家意见,经领导批准,因为今年年初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所以我们把本届论坛从过去关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现在进一步聚焦到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也是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出论坛的贡献。二是从论坛的设置来看,主论坛有新的变化,平行论坛更具有特色和亮点,比如新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还有澜湄合作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等,希望能够从城市进一步上升到区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就绿色低碳领域深入交流和探讨。我们在主论坛有一个高端对话环节,将请到德国波恩副市长、芬兰第四大城市图尔库副市长、荷兰海牙前副市长以及日本横滨的官员和国内的领导、专家学者进行对话,期待产生思想的火花和亮点。三是论坛更加突出服务企业,刚才郭主任作了详细介绍,我就不再赘述。我们希望通过论坛这个平台能够集技术、资金、智力等推动深圳以及周边绿色产业的集聚和进一步蓬勃发展。四是今年继续颁布低碳领域的“蓝天奖”,这也成为每年论坛的亮点,今年没有技术奖了,但是有“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和“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卓越人物”蓝天奖,引领城市和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还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发布,我们非常期待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牵头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探索——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排行榜(2000-2015)》,欢迎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希望下周我们在论坛上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郭跃华):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如果各位媒体朋友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会后继续跟我们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我们相聚在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谢谢大家。
Copyright© www.lyrickcorp.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