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内容:
主持人吴筠(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城市发展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品牌活动项目,第九届双城双年展(深圳)将于今年11月开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就是向大家介绍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策展以及筹备的情况,并且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先生,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霍广勇先生,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宇星先生,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鲁安东先生、王子耕先生。
首先,有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丁强先生介绍本届双年展的总体情况。
丁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是深圳市政府主办的常设性国际文化活动,由深圳和香港合作,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共展出来自全球的优秀作品1900多件,举办活动900多场,吸引观众超过165万人,已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作为全球首个以“城市”和“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展览,双城双年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艺术化的呈现方式,与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性、先锋性、公益性。
深圳是持续四十余年高速发展的超大城市,双城双年展开创了“城市即展场,展览是实践”的特色模式,赋予城市空间全新的发展内涵。先后激活了华侨城创意园区、蛇口旧工业遗存、南头古城等片区,成为促进城市空间升级及城市发展转型的成功典范。
本届展览秉持国际化视野和在地实践并重的方针,以 “城市生息”为展览主题,积极应对全球城市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诉求,重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应对策略,探索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循环平衡的城市之道和繁衍生息的生活之道。深圳的城市建设呈现紧凑、集约、高效的特点,将继续探索超大城市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模式,为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国家战略提出深圳方案。
今年的主展场首次选择来到罗湖,选址于罗湖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工业遗存。罗湖是深圳特区建设最早的区之一,承载着深圳改革开放、奋斗不息的历史,金威啤酒厂也凝聚了深圳人共同的历史记忆。通过本届展览,实现城市空间和人文环境的有机交互,使老工业建筑重获新生,践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活化利用及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本届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为鲁安东、王子耕和陈伯康三位先生,团队具有年轻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将为本届深双带来全新的策展视野。展览计划于2022年11月下旬开幕,展期3个月,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延续往届的深双学堂、公众互动等特色,提供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广泛邀请观众和市民共同参与。
本届展览的另外一条主线是“鼓励青年计划”。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想。青年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我们期待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们加入深双,为深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创意与活力。
除主展场外,还设有前海合作区粤港澳青年创业产业园、南山区南头古城、龙岗区国际低碳城、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坪山区大万世居、深汕合作区新厝林古寨6个分展场,与主展形成有机联动,突出各区特色,呼应展览主题。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双城双年展作为深港两地合作的成功例子,始终注重拓展深圳与香港在专业领域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本届香港双年展主题为“集籽种城”,于9月中旬开幕,深港两地将在展览期间开展充分的文化、学术和活动交流,共同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绿色低碳问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深港样本。我们相信在深港两地共同努力下,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会更富实效、更加精彩,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时代下,深港两地高水平合作的重要平台。
再次感谢各界对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关注与支持,欢迎大家届时来到深圳,共襄盛会。谢谢!
吴筠:谢谢丁强副局长对这一届深港双城双年展总体情况的介绍。下面,请罗湖区副区长霍广勇先生介绍主展场的有关情况。
霍广勇: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罗湖区有幸作为本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主展场,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
首先,这是罗湖区第一次担纲“深双”主展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展场落户在深港枢纽的罗湖,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罗湖区委区政府也将尽全力推进本届“深双”各项工作,确保办出不一样的品质、品格和品味!
其次,本届“深双”主展场,设在粤海城·金啤坊,是深圳市第一例将拆除重建与综合整治有机结合,通过复合的有机更新模式打造的工业遗存保护项目。她的前身,是老深圳都熟悉的“金威啤酒厂”。1985年建厂、1997年上市,2011年成为世界大运会全球合作伙伴……“老金威”与深圳共同成长,承载着深圳人的集体城市记忆与情怀。在今年的展览现场,大家将看到,原金威啤酒厂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建筑物都被保留并活化利用了:红色瞭望塔通过下沉式庭院成为入口;啤酒酵母车间改造为多功能“酵母报告厅”,楼上成为深双的“香港馆”和“罗湖馆”;最具标志性的、29个大小不一的大型发酵罐筒仓围合而成“筒仓森林剧场”,通过旋转楼梯、电梯和空中步道,为展品提供独特异质的空间载体。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并重,城市记忆与创新时尚共存,罗湖主展场预计呈现展览面积超过一万平米,三个月内预计将举办各类的创意活动上百场。
第三,这是双年展第一次走入城市大型综合体,主展馆与深圳天河城融合连通,我们将通过学术展览+文化活动+创意消费的方式给大家带来跨界体验。我们希望,金啤坊成为集公共文化艺术展示、数字创意产业孵化、市民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本届“深双”在吸引业界人士进行专业交流的同时,也将带给更多市民全新的互动体验,届时欢迎大家来踊跃打卡!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吴筠:谢谢霍广勇副区长对于今年位于罗湖主展场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先请记者朋友通报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深圳特区报的记者。我们留意到第九届的双年展继续设立了学术委员会,请问与其他的国际展会相比学术的专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宇星: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深双的长期关注。深双是国际化、高水准的专业展览,长期、一贯高度重视展览的学术性,也会紧扣时代的脉搏,会抓住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关键点来策划每一次展览。比如说上一届第八届2019深双当时的主题叫“城市交互”,这个主题就是研究科技创新跟城市空间的关系,这个主题非常切合深圳,也是非常具有学术性。2017年的深双当时的主题叫“城市共生”,关注的是深圳的城中村问题,也是非常具有学术性的。
从我们总共八届的深双大的脉络来看,双年展的学术性是整个展览的核心价值所在,这一届深双,我们深双学委会跟策展人经过多次的反复沟通协商,经过集体研究、群策群力,提出一个大的学术方向,也就是关于双碳、全球气候变化、关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一个主题来说,它的学术性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双碳、可持续的命题,是涉及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大的话题。它其实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包括我们的生态战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等,这样的一个非常具有学术性的话题,也是全球的学术界非常关注的。所以今年的深双题目叫“城市生息”,其实就是在回应这样的一个全球比较关注的学术话题。
第二,学术性体现在双碳、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还涉及到我们未来城市发展模型,深双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所以城市建筑是双碳战略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对象。在未来的城市建筑领域,如何通过创新在未来的城市建筑的材料、建造方式、设计手段等方面来探索这样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型,这样的发展模型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届深双来研究的。
第三,关于深圳。因为深圳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这个速度非常快,前面40年我们更多的是关注速度,到了今天其实已经开始从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发展,在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新的城市发展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对双碳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去探索适合于深圳城市更新的一种新的方式。从传统的大拆大建注重规模的方式走向微更新、微改造,走向低能耗、低碳排放,低冲击的新的发展方向。同时,这样的城市更新的方式,也是有利于我们深圳历史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人民的安居乐业等等。总结起来本届深双它的学术性主要是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气候变化下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第二,探索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型。第三,就是寻找一种新的城市更新发展方式。
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总策展人之一的鲁安东先生,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策展思路,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展览能够传递给我们公众什么样的信息?
鲁安东:谢谢记者,今年是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回顾整个深港双年展的历史,深双不只是展览、论坛,活动,也成为新思想的试验田,使得深圳和中国在应对我们的城市、时代面临的许多挑战中走在了最前沿。策划本届双年展的时候,我们几位策展人一方面思考什么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也在思考什么是深圳应该去率先探索的问题。
今年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气候危机与城市发展模式生态转向的必要性。城市与建筑在这种系统性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为了完成这样的任务,也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度变革和创新。这种变革和创新将立足于全新的认知角度、它也会催生新的方法和路径和技术,并且需要通过每个城市人的共同行动而实现。经过长时间反复讨论,我们最后提出了“城市生息”这样的主题。“生息”既包含着空间上的多元共生,同时,也体现了时间上的生命节律和气息。它既是一种共生的宇宙观,也含有中国文明的传统智慧。“生息的城市”是一个共生之场,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深圳是改革之城和创新之城。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深圳的速度享誉全国,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建成世界一线城市,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城市发展奇迹。深圳也因此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标杆。2022年随着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向生态低碳,深圳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应该率先探索未来城市的中国答案,在全球未来双碳时代开展示范性的探索。因此,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深圳成为一座以“生息”为观念和价值为导向的城市,如果这样的话,而本届双年展将是展示这样一种新的城市愿景最恰当的时间与地点。
记者:谢谢主持人,广东台记者提问。想请问鲁安东先生,您提到很多次这一次的主题是“城市生息”,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本届双年展的“城市生息”到底意味着什么?
鲁安东: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从认知、方法和行动来阐述“城市生息”的内涵,每个维度我也会给出大家一个关键词便于大家理解。
认知的维度我们希望提出的关键词是共生之场,“城市生息”这样的概念将城市视作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共生之城。近百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在催生了人类璀璨文明的同时,也将人类置于重重危机之中。地球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无疑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等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生。这些灾难恰是人类对自然无休止占据的结果。事实上,我们对“人”和“自然”进行的区分,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产物。如果我们继续把技术当成达成目的的手段,如果我们不断用习以为常的方式建设和消费,如果我们不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去想象社会与技术发展的种种可能的未来,我们的发展将是短见和不可持续的。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停止用现代的、功用性的方式去寻找解决方案,转而寻找一种把城市视为世界缩影的新认知中去寻找思路。我们希望通过超越人类中心的视角去展示城市的隐藏维度,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我们的城市。我们将会展现城市中由人类、非人和超人组成的城市网络与城市过程。要创造可持续的城市未来,我们必须要重新审视这些我们目前意识之外的城市要素,去展现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息城市”。
第二,从方法维度上,我们希望指出“城市生息”是尊重城市的韵律和节奏,我们要探索的是城市的循环和平衡的发展之道。未来城市不仅涉及如何绿色、低碳地建设和运行;它同样应该被理解为高质量的共同生活的场所。如何去凝聚共同的城市愿景?如何规划低碳的生活场景?如何塑造碳中和的个体生活的方式和日常的行动?这些问题既包含着科技创新引领的变化,同样与社会、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关注促进城市循环与平衡的创新。我们同样关注艺术如何塑造对于未来的共识,创造和想象一直是引导着一个文明的群体认同和集体的行动。我们还将关注在走向双碳的未来长期过程中,人们将如何带着双碳的愿景不断地适应技术、应用技术、不断对我们的生活进行再发明。技术的创新、城市系统和运行的优化、绿色低碳的城市更新行动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空间实践的低碳化,这些将共同助力双碳的目标。而设计将是连接技术、经济、文化与每个人行动的最关键一环。
最后,在行动维度上,我们希望强调“城市生息”应该聚焦于去展示人们繁衍生息的未来的生活方式。2022年,我们需要面对全新的技术日常、需要面向我们共同的生态的未来,重新去塑造我们共同生活的方式!因此,我们呼吁年轻人去拥抱全新的生活方式,以更加鲜明地立场探讨我们今天可能的消费与环境理念,在共同的行动中去创造未来的场所。我们呼吁全体市民去重新发现深圳,当我们展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大量作为自然地貌的深圳,原生态的海岸与山林,它们组成了“生态深圳”。与技术共生,与生态共生,在现在与未来都应该是深圳的发展理念和一个认知起点。本届深双将通过持续的提问、对话与行动,让观众以万物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我们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文明,通过“双碳实验室”和“生活方式实验室”来了解和体会我们已经开展的诸多设计创新,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样参与方式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者。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生息”的展场和未来更加具有生命气息的深圳。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香港商报记者提问。请问王子耕先生,围绕“城市生息”的主题,组织了哪些内容?
王子耕:谢谢你的提问,这次我们邀请了来自14个国家的三百余位国内外参展人参与,从多个议题聚焦日常相关的话题共同探讨未来城市新前景,并将展览板块主题及动线与场地改造设计巧妙结合在一起,围绕主题我们一共设置五大主板块,分别是 “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未来聚居”,以及“共同行动”。从我们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直到多视角的认知图谱,跨学科的合作共创,双碳愿景下的实践探索,再到解决问题的行动纲领,逐步激发和引导观众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立了“万籁之迹”“图书策展”“寰宇制服”“循环共创”“流浪动物之家”“美术馆联动”等六个特别板块以及一个常设板块“即地制造”,并且有深双品牌馆、香港馆、罗湖馆三个专题馆。在深双三个月的展期期间,多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工作坊、演出、论坛以及表演,将会为深圳市民提供持续、丰富的城市精神生活。
在主板块中,“何以共栖”板块作为展览的序幕,面向未来提出提问,唤醒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思考如何与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和谐共处。通过跨学科、多领域的全球研究、作品和影像,重构人与自然的边界,展开面向未知时代的想象。“物灵之旅”板块探索多视角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这个板块结合场地现状,通过建筑师、设计师的装置作品,思考人类和非人类、自然和人工、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原材料和废品、建筑和其他专业领域之间的关系。“寰宇对话”板块包含“日常再造”“似曾相识”“再寻他乡”“寰宇城市”和“共栖之地”一共五个子展览。我们鼓励通过多维度的跨界对话,激发新的创新思维,并且通过前瞻性的视角来探讨气候变化下的城市未来。“未来聚居”板块以“未来实验室”的形式展示建筑与城市专业领域对绿色低碳、高品质的未来城市生活的创新探索。该板块围绕“未来聚居图谱”,通过交互式的“生息导览系统”,融合线下实验展场和线上虚拟深双,让观众了解前沿创新成果的同时,感知深圳城市的大自然基底的脉动。“共同行动”板块围绕青年、在地、附近三个关键词来讲述关于“行动”的故事,呈现青年设计师和研究者对大湾区未来的多元思考、探讨双碳时代的个体感知和日常创新、展示大湾区正在发生的“作为行动的设计”。
特别板块我们希望通过声音、书籍、服饰、动物等与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载体、以有温度的方式进一步传递“双碳”的城市理念,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常设板块“即地制造”探寻未来城市空间场所的强大生产力量。其中,“制造时代”子版块回顾了一座城的奋斗精神与创新基因,重温罗湖“老金威”的记忆,重新审视,重构价值,寻找新的生机,制造罗湖的新时代。谢谢大家。
记者:谢谢主持人,读特深圳新闻网记者提问。我想请问一下这一次总策展人王子耕先生,双年展在深圳已经连续举办很多年了,想问一下这一届跟往年相比它有一些什么样的突破和创新?到时候会给市民呈现什么样的亮点和特色?
王子耕:谢谢你的提问,这一次深双集合了我们三位策展人的所长,在形式和内容上确实和往届相比有很多的突破和创新之处,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列举一下。
第一,本届深双特别强调青年人的参与,鼓励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各板块青年策展人和参展人比例是历届之最。我们设置了青年深双的板块,并且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方案,鼓励青年学者和设计师基于各自的研究和实践,以创新、多元的跨学科参展作品去回应城市发展中迫在眉睫的种种问题、共同探索大湾区未来应采取的城市平衡发展模式,共同携手面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复杂挑战。
本届深双鼓励跨学科的交流,鼓励建筑与城市话题走出固有的边界,共同去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本届深双的参展人不仅来自建筑、艺术、设计、研究,还包括了游戏、声音、表演等多领域共同协作。跨领域的对话意在打破固有的认知和局限,创造新的连接与可能性,其中,“寰宇城市”单元采用 “1+1+1”的对谈模式,鼓励建筑师通过对话产生新的创造力;“日常再造”板块通过材料和虚拟两个孪生展表达我们对物质和现实的辩证思考。青年深双板块则将建筑与城市领域的参展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从业者的跨界合作作为征集的条件。以上种种都是为了使学科之间可以产生交融,使专业与大众之间可以产生对话。
第三,我们将可持续理念纳入展览的全周期考虑,提倡环境友好的展陈方式,在材料使用、布展技术、展中呈现、展后处理等各环节都遵循可持续的原则进行设计。例如“寰宇城市”单元展墙在展后可以拆除再次利用;“日常再造”单元的展陈设计则采用环保回收材料模块进行搭建,“图书策展”单元中的展具设计则利用折纸原理,将包装运输、展期展示、展后回首几个环节设计成一体化可变的纸质展具。
第四,坚持让前沿观念与日常进行连结。一方面,策展团队选择突破往届展览的形式,更多的以装置、影像、声音等体验性、交互性更强的作品进行展陈的叙事和构建,这些更为生动的展示方式自然拉近了城市/建筑话题与大众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联动消费品牌、环保组织、动物保护机构等多元主体的特别板块,从城市生活、市民日常、生活方式等等各个角度进行介入,使展览不仅是为期三个月的展览,更是介入到与每一个深圳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行动的宣言。
第五,本届深双的主展场地也非常特别,都市实践的改造在保留旧有工业遗址的城市记忆的同时,创造性地整合了场地并提供新的使用可能性,使今年的展场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一种新的舞台。
总的来说,本届双年展以开放、多元、包容的视角,紧密围绕环境和可持续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核心,联动深港,鼓励跨学科对话,希望这次双年展能够激发大家对城市和环境的关注,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畅想,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文化盛宴的到来。谢谢。
记者:谢谢主持人,壹深圳记者提问。想请问一下张宇星先生,本届双年展有一个“青年深双”话题,提出“青年深双”有何特别考虑?
张宇星:刚刚王子耕老师已经提到这一届深双非常大的亮点就是青年深双的板块,首先因为深圳就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年轻人就是我们深双的最大观看主体或者叫做消费群体。很多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开始看深双,我记得2005年第一届,我也在深圳经常碰到一些年轻人,我问他们深双,他说我记得小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看过。现在开始变成年轻人了,所以很多的深圳年轻人很小就关注深双,这是我们深双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深双伴随了深圳很多年轻人的历史记忆。
在今年我们特别设置了青年深双,一方面是向深圳的年轻人致敬,因为深圳的年轻人代表了深圳的未来。另一方面双年展也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比如说今年我们的王子耕老师是80后,也是深双第一次用非常年轻的策展人,我们也希望年轻的策展人、年轻的参展人、艺术家能够给我们这一届的深双带来更多的一些活力和亮点。
另一方面,青年深双其实它也是需要我们的这一届展览去关注深圳的年轻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希望看到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希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一届深双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体里面举办。这个城市综合体将来很多的年轻人会过去打卡、消费、吃饭、买东西,在消费的同时顺便看一下我们的双年展或者返过来去看深双的同时去消费、逛一逛未来的大型城市综合体。这也代表我们双年展的未来一种方向,就是要跟我们的城市生活紧密结合,要让我们的城市老百姓、年轻人去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双年展。因为我们双年展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性的展览,它是面向大众的,它是要回应我们最新的一些城市问题。
通过青年深双的板块,同时也延续了我们双年展一贯的传统,因为双年展设置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内容叫“UABB学堂”就是深双学堂,这个学堂一方面面向年轻人,同时也面向儿童,因为我们的小孩他们也喜欢深双,他们也可以加入到深双,参与到我们深双的公益活动,包括一些教育、知识传播活动。通过年轻人包括儿童的加入,让他们去接触到双年展里面提供的很多信息、新的知识、新的有趣的问题,这样深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展览,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公共开放的空间。谢谢。
吴筠:谢谢张宇星老师关于青年深双的介绍,我们也看到一座年轻的城市面向青年在展览当中的特别安排。也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深圳是一座用40多年建造发展起来的奇迹之城,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建设上的实践样板。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发起、创办于2005年,后来跟香港联动成为深港双城双年展,已经迅速成为世界城市与建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兼具学术性和公众性的文化品牌。十多年来始终与城市建设进程共俯仰,与全球城市发展关切相呼应,双年展本身也成为深圳城市史的重要组成和记录,体现了深圳参与全球城市学术对话的视野和态度,以及深圳以城市实践先行先试的特质和本色。从今天的发布会了解到,本届双年展主题是“城市生息”,主展场设在充满特区时代记忆的罗湖金威啤酒厂旧址,同时强化了青年深双的理念,非常值得期待。希望广大市民和媒体朋友们多关注、多报道、多参与到双年展的举办当中来,也希望大家,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来关注关心城市,关心城市中的人,探讨城市问题,共建城市美好,以富有创意和责任的心态、用城市实践照见城市未来。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图文实录将在深圳发布和深圳政府在线上发布,同时,在读特、壹深圳、i深圳等媒体平台上也会有发布的视频回放,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
Copyright© www.lyrickcorp.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